紫砂茶具造型以及丰富的文化品位

作为陶土茶具的一种,紫砂茶具是一种新质陶器,是由陶器经过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紫砂茶具最初开始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并且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有"小石泠泉留早昧,紫泥新品泛春华"的诗句,此诗句讲述的正是紫砂茶具开始在北宋兴起的情景。然而,关于紫砂茶具的创制者,至今已经无法考证。但从开始有确切文字记载时可以推算,紫砂茶具应该发明于明代正德年间。

紫砂茶具的材质多为紫砂,也有红砂、白砂,与其他茶具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优越性。其致密坚硬的坯土土质,源自天然的陶土色彩。紫砂茶具的成陶温度约在1100一1200℃之间,所以即使用它炖茶,也不用担心会将茶具烧爆烧裂。同时,紫砂茶具具有很强的耐寒耐热能力,泡茶没有熟汤味,能够有效保持茶叶原有的真香,并且传热缓慢,不容易烫手。所以,我国历史上关丁紫砂茶具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的记载。然而紫砂茶具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即紫砂茶具的色泽受到坯质的严重限制,因而用紫砂茶具饮茶,想要欣赏到冲泡茶叶的多姿和汤色就很不容易。 现今盛行的紫砂茶具采用的是紫金泥烧制而成的,这是一种特殊陶土,它埋藏于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这种紫金泥陶土,具有很高的含铁量,可塑性很强,其烧制温度以1150℃上下为佳。若要烧制紫砂茶具的不同色泽,可利用紫泥之间的色差和质地的差别,通过"澄"、"洗"等手段,从而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如可使蜜泥呈淡赭石色、天青泥呈暗肝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石黄泥呈朱砂色等;另外,通过不同坯质紫泥进行不同比例调配,可以使茶具呈现古铜、淡墨等颜色。天然的色泽,优质的原料,为烧制上好的紫砂茶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紫砂茶具得以受到人们广泛喜爱的原因所在。

紫砂茶具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宜兴生产的紫砂茶具,该茶具受到茶人钟情的原因,除了茶具本身具有多样的风格、多变的造型以及丰富的文化品位之外,宜兴生产的紫砂茶具的质地更适合泡茶,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这就是后人总结出紫砂茶具泡茶的三大优点。 除江苏宜兴之外,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也是紫砂茶具的生产地。"方非一式,圆不相同",这是经过历代紫砂壶艺的创新和发展之后,人们对于紫砂茶具外形的由衷赞美。然而,一件紫砂茶具只有制作美、造型美和功能美这"三美"一同具备,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件上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