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解读之7

  原文:棨(1),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注(1)棨:音启,锥子。
  解读:棨,又叫锥刀。柄用硬木制成,用来给饼茶中心穿孔。
  原文: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1)茶也。
  注(1)解:搬运之意。
  解读:朴,又叫鞭。用竹制成,用来把饼茶穿成串,以便搬运。
  原文:焙(1),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注(1)焙:烘干,指烘焙饼茶的地沟。
  解读:焙茶,在地上挖地沟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沟上两边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
  原文:贯(1),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注(1)贯:穿茶的圆竹条。
  解读:贯(圆竹条),用竹子削制而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饼茶烘焙。
  原文:棚,一曰栈,以木构(1)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置下棚;全干,升上棚。
  注(1)构:架。
  解读: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层高一尺,用来焙茶。晾至半干的饼茶,放在下层,至近全干,移到上层。
  原文: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山峡川纫(1)穀皮(2)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下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下穿。穿,旧作钗钏(3)之钏字,或作贯穿。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注(1)纫:搓绳。
  (2)穀皮:楮树皮。
  (3)钗钏:妇女头上的饰物。
  解读:穿(贯穿饼茶的篾绳),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川用楮树(通称构树)皮做成。江东把一斤称上穿,半斤称中穿,四、五两(唐代实行十六两制)称下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这个"穿"字,过去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穿。现在不同,磨、扇、弹、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的字形,读音却读去声,意思也按读去声的来讲(作名词)。穿字读去声,用"穿"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
  原文:育(1),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2)火,令熅熅(3)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育者,以其藏养为名。)
  注(1)育:藏存保养茶的器具。
  (2)煻煨:音唐偎(tángwēi),热火灰。
  (3)熅熅然:缓和的火,温温热。
  解读:育,用木制成框架,用竹篾编成,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开一扇门,其中掩起一扇门。中间放一火盆,盛有炭火灰,保持温热。江南梅雨季节时,烧明火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