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茜专栏:1999-2014,报刊标题中的白茶演绎(上篇)「白茶专题」

编者按:1999-201415年的时间,却也横跨两个世纪。作者通过报刊标题和内容关键词索引演绎了一个已经远去和正在到来的白茶时代的。你将会看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白茶在这15年间是怎么热起来的。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我们将在本周一、周三、周五分别推送。

"最近,一位从事保健食品研发的朋友自美国回来,聊起时下美国市场的保健品什么最火的话题,原以为维生素、鱼油之类的产品比较符合潮流,没想到他告诉记者的却是一种不熟悉的叫"白茶"的产品。白茶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也成为专家推荐的保健食品。那么,风行国外的白茶到底是什么?"这是《中国食品报》200311月一篇名为《白茶走在保健食品材料前沿》文章的开端。

2003年的时候,国内还在问白茶到底是什么?2014年,有许多人依然分不清楚安吉白茶与福鼎白茶有何不同,甚至前段时间我在知乎上还看到有人在问"白茶是红茶还是绿茶"。这个现象是十多年前的尴尬,到今天依然尴尬,几大茶类,许多消费者依旧分不清楚,不知是我们茶类话语体系构建过于复杂,还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普及工作做得不够,确实够尴尬的,而许多混乱正是由于这种尴尬造成。我要写的这篇文章不是六大茶类分类的科普文,而是要通过1999-2014年,15年间报刊文献的梳理,告诉你白茶的演绎路线,或许这只是一个侧面,年份、报刊标题以及内容摘要构建出的话语维度,也可带你穿越一个舆论中的白茶十五载。

表一:1999-2014年,关键词为"白茶"的搜索数据

点开之后,你注意看左侧的年份和括号内报道的数量统计,毫无疑问,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从08年开始猛增,2014年才到9月,数量就快突破2013年全年的曝光次数,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传媒的壮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白茶事件的增多和热点的上升。

1999-2002年间检索到的相关项目不多,都是个位数,而且基本都是在讲安吉白茶,这三年中,只搜索到了一篇2002年来自《中华特产报》的《野生白茶飘香海内外》,文章中写道"最近,福建漳平市的南洋、新桥茶厂飘出阵阵野生白茶香,制成后的一包包新白茶销往南京、厦门、汕头、台湾、香港等地和印尼、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印尼华侨陈大江先生来信说:"家乡白茶性微苦甘,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多种维生素,能减肥,并具有提神醒脑、清凉解毒、健胃清食的功效,是很好的天然绿色饮料。" 这是当时野生白茶的销路和饮用的描述,而关于生产的描述,记者这样写道:

"白茶是将采收的茶芽和叶芽,放在一定的设备内,让其萎榭后加工干燥而成的不发酵茶类。白茶又因茶树品种不同而分类,采自大茶藤树的品种叫"大白",采自水仙藤树品种的叫"水仙白",采自菜茶藤树的称为"小白"。漳平市白茶、苦茶、山柑橘、铁包筋等野生植物十分丰富。乡村农民向来有采摘野生植物制成天然饮料的习惯。"

上文中的叙述可能是当时普遍的一种认识。

2003年,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出现了我在文章开头引用过的那段报道,国内的报告通过国外的数据和研究向国内市场来介绍白茶,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心理和姿态。其实早在20036月,《中国食品质量报》上就登出了《源自天然·成于科技》,文章正文如下:中国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炒制方法和产品特性逐渐形成了几大种类。消费者比较熟悉 的是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却不知道还有黑茶、白茶、黄茶等种类。日前,记者采访了福建省福鼎市东南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郑库先生,了解了有关白茶的一些知识……,目前公司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直销处。十多年来公司出口欧盟1500吨产品,尤其是历史名茶白毫银针和新工艺白茶深受欧盟、美国、日 本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好评。"这里同样是站在一个陌生化的角度向国内市场描述白茶。作为一种外销茶,证明它在域外有多么受欢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似乎也是引发国内市场的信心以及兴趣的必然举动。

2004年延续了2003年的趋势,报刊上继续向大众普及白茶,从报刊的文字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福鼎白茶重现发展曙光》,详细可以看下面两篇文章中的描述。

《福建日报》,20047月,《福建白茶:墙内开花墙外香》,"提起白茶,知道的人不多。近日,记者在福州白马路、五四路一带走了10多家茶庄,都买不到白茶,有的茶庄甚至还不知白茶为何物,好不容易记者才在西营里茶叶市场里买到了价格为0.5公斤86元的普通白茶·····由于看到白茶的市场潜力,近年来,浙江、安徽、云南等省份正大力发展白茶生产。但据介绍,目前各地有许多假冒的"福建白茶",如外省有个县推出的某品牌白茶,其实是绿茶,只不过其形似白茶;还有些地方的茶商,以当地普通白茶或绿茶假冒"福建白茶"销售。省内一些茶叶专家认为,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福建白茶"的了解不够,很容易上当。"文章中说的假冒,或许应该打上一个引号,因为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假冒,而是"白茶"命名系统中能指和所指的错位。其根本,是行业和消费者之间有待跨越的一道鸿沟,也提醒我们要回归对常识的尊重。

《中国食品报》200411月的一篇名为《福建白茶重现发展曙光》报到中写道"但由于白茶味道清淡,不如绿茶清爽,更不及乌龙茶醇香,福建本地消费者不多,因此白茶在福建的发展与乌龙茶 相比滞后得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白茶的价格也从原来是乌龙茶的两倍多降至与乌龙茶同价。专家们呼吁,白茶在福建发展的空间很大,将是未来茶市场发展的主流茶品,福建一定要抓住国外"白茶热"的契机,重振福建白茶的雄风。"重振雄风还是开疆拓土,这或许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定义。

2005年显得稍微有点平静,在2004年的"曙光"初现之后,至少在舆论和造势上我没有看见更多的光明,这一年的7月,《中国食品质量报》登出《宁德12种产品获原产地标记》,在这12种产品中,与茶叶相关的有:福鼎太姥绿雪芽、福鼎大白茶、福鼎白毫银针、福鼎白琳工夫、多奇牌福鼎白茶、品品香牌福鼎绿茶、品品香牌福鼎白茶、绿雪芽牌福鼎白茶、绿雪芽牌太姥山绿雪芽茶。这一年虽然稍有平静,但我们看到至今在白茶市场上比较有影响的几个白茶品牌,如品品香、绿雪芽等,在10年前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了。

舆论每一年都在变化,也都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出现,多年之后回望,或许那些在当时被当做是微不足道的事件,都会在整个大事件的推动过程中扮演不可忽略的作用。这让我想起那句"手段影响目的,形式决定内容。表达的形式决定了思维模式。"当然,媒介所希望呈现出来的也不只是隐喻和认识。15年来,白茶语境和描述的变迁,也不仅仅是变化而已,希望你有所收获。

写在纸上的、我看到的和你看到的或许不一样。如果你刚好亲历了那个白茶时代,也可以回忆回忆白茶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下篇我们接着聊。

注:文中所用数据文献来自读秀中文学术搜索

/杨静茜 茶业复兴微刊编辑,微信号yangjingxi923

/源自网络 谨致以谢!

本期由轮值编辑室「支离子茶空间·美学工作」编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业复兴》立场。

♂《茶业复兴》版权遵循CC许可,署名,非商业,禁止演绎。给《茶业复兴》投稿或建议,请发送文图至chayedajia@qq.com,如果你喜欢,请分享到朋友圈, 查看《茶业复兴》往期文章请登录搜狗搜索茶业复兴。

♂《茶业复兴》是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孵化出的自媒体平台,是茶界极少数坚持原创的微刊,目前已有3万多名订阅用户以及近300个微信交流群、数百家免费"蹭茶点"。茶人兴则思想兴,思想兴则茶业兴。

♂《茶业复兴》战略合作单位: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51普洱网、云南南涧茶厂、宝和祥茶业、云南兰茶坊生物产业、版纳龙成茶行、江南收藏、云南吉禹传媒、丽江秋月堂、勐海益木堂、杭州泊园茶人服、北京励智投资有限公司……

♂授权传播矩阵:51普洱网(昆明),1510tea(北京),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孵化项目《茶膏网》(www.chaga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