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茶业的现状与茶业的未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青对话

针对茶叶产业的现状, 对茶叶产业的未来进行预判

"中国茶人" 对话中国茶流通协会会长王青

文李谦郑博芬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青

近年来, 我国茶叶生产、消费人口持续增长。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呈现六大茶盛开的大局面。

"中国茶人": 中国茶业的流通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王青: 在国内茶叶市场, 受市场规律的影响, 再加上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健康和安全形象已经重建, 茶叶价格匹配将继续保持稳定, 表现出以下几点特点: 高档茶叶产量增加, 低档茶叶价格差异持续缩小, 国内消费总量预计将超过185万吨, 销售额在2.2300万亿之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产品, 定制产品不断增长;而传统的零售店和批发市场也将出现复苏迹象。然而, 政策和宏观环境继续影响市场: 茶叶行业电子商务、微型企业成交量增长继续放缓, 市场库存庞大且非常稳定。2018年,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仍将以传统市场为主, 不会有重大变化, 出口价格继续保持缓慢上涨, 预计出口量约为33万吨, 出口量约为15亿美。美元。

"中国茶人": 近年来, 贵州、湖南、四川、湖北等生产茶区政府对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投入了相当大的努力, 提出了 "建数千亿茶业" 的发展目标, 你认为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权力的哪些方面?

王青: 众所周知, 123 生产一体化和发展是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的重要措施。建议政府以 "二次生产带一生产促进三胎生产" 为理念, 拓宽一产产业一体化发展道路, 为二次生产、一产生产提供原材料为三生产基地, 重点构建茶叶产品加工链,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项目,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积极引进和培育, 促进科技增值。加工和改造;行业组织要积极配合政府, 利用行业资源优势, 搭建宣传推广平台, 骨干品牌企业应建立营销网络, 在大城市建立销售在茶园、茶园等方面发展采茶、旅游等休闲农业。

"中国茶人": 中国茶业的快速扩张, 是否会出现供需失衡的局面?在你看来, 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茶叶的 "供求关系"?如何解决茶叶的 "生产与销售" 问题?

王青: 茶叶在市场开发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建设特点, 因为茶叶应用促进消费。绿茶在六大茶叶出口中的比例相对较高, 应注意出口市场建设和国内消费推广, 根据产品品种少的名茶很多, 在国内市场做得很好 "筛选和培养。红茶市场国内销售占据绝对优势, 库存活跃, 建议围绕消费者需求做好服务发展, 特别是代客茶等服务, 能有效促进仓储饮料的平衡消耗, 同时及时了解库存动态布局生产。乌龙茶市场受到社会舆论的干预, 建议加强信息宣传, 积极引导, 同时借助茶叶旅游的主要产区发展到下游市场, 促进上游建筑。红茶销售比例迅速上升, 也是国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内部建议加强产品创新, 避免同质化, 出口产品, 确保质量, 降低成本, 提升国际竞争力, 同时需要警惕进口红茶对国内市场的抢占。

"中国茶人": 你认为它在市场规划和产品规划中如何有效?

王青: 以市场引导为前提, 通过供应优质商品促进消费, 提高效率。消费市场概念中的商品质量既包括高质量, 也包括需求, 企业的经营需要尽可能准确地捕捉客户需求。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动态的、分散的、多变的, 线路与网络的逐步融合, 新增长点的不断培育和多样性的多样化越来越明显, 导致了混合与融合的趋势。分散的数据。充分捕捉、挖掘和利用市场降水的消费大数据, 预先判断消费趋势, 优化要素配给, 降低沉没成本, 是各茶叶企业无法回避的客观问题。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茶人": 近年来, 行业过度炒作、虚假宣传等事件频繁发生, 诚信问题也是中国茶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你如何看待促进企业自律, 从而促进行业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王青: 面对多年来困扰茶业的 "小分散" 问题, 协会注重标准化建设, 引导 "讲普通话" 在行业中的推广。组织企业、鉴定审查机构、标准制定相关单位等联合组成的工作委员会, 构建茶群标准体系, 以协调发展的使命、服务以行业为宗旨, 实施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的要求, 培育和发展我国茶叶产业集团标准。工程委员会计划了解行业集团标准工作的实际需要, 启动行业集团标准化试点区集合, 开展茶业集团标准延伸推广, 努力推动行业集团的进程标准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茶叶消费国, 但人均茶叶消费水平, 与世界顶级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中国茶人": 如何进一步促进茶叶的普及和消费?

王青: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更多尝试利用跨境圈合作模式推广品牌和产品, 扩大消费者意识。第二, 及时评估市场发展趋势, 创造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三是茶叶消费趋势方便、简单、整合全渠道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茶叶信息,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消费者体验, 帮助消费者节约时间成本, 通过共享渠道, 以交通一体化为服务手段, 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消费者, 增加消费者群体的粘度。

"中国茶人": 为了茶真正成为人们离不开的 "开门七事" 之一, 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王青: 近年来, 随着茶文化和茶知识的推广, 茶叶的绿色健康功能为消费者所熟知, 但受消费渠道少、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安全性、质量、茶叶产品的性价比仍然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建议行业组织与政府紧密合作, 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 努力打造品牌企业, 拓展新的茶叶营销渠道, 通过互联网、移动等现代通信工具与传统媒体结合促进娱乐活动和健康保健知识, 促进、普及茶叶消费理念, 培养消费者的饮茶习惯, 激发消费的主力军。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自成立以来, 始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发挥产业中介功能, 为中国茶叶事业服务。

"中国茶人": 如何培育和培育中国茶品牌企业做大做强, 像利普顿这样的国际品牌诞生?

王青: 今年协会以茶叶品牌建设为核心, 注重提升中国茶叶品牌的影响力, 打造服务中国茶品牌的专业实力。协会与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合作, 成立了中国茶流通协会品牌发展工作委员会、行业研究机构组织、品牌企业,如建立中国茶业集群品牌联盟、研究产业品牌发展、推广计划, 参与 "中国品牌日" 活动, 参与国家品牌标准体系建设, 争取声音为茶品牌的发展规范化, 凝聚社会力量, 打造茶品牌专家队伍, 从品牌定位、品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咨询工作, 帮助会员和企业提升自己品牌、品牌从业人员的研发教育和培训, 提高品牌建设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中国茶人": 随着 "一带一路"、农村振兴等政策的提出, 茶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你认为, 从生产种植、加工生产到终端销售, 甚至终端销售国际贸易中, 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关注什么方向?如何利用国家政策推动工业发展?

王青: 在生产加工链上, 行业要加强政策监督, 促进安全生产, 努力推动更多企业产品达到国际出口标准, 促进外贸扩张。同时, 企业应积极寻找 "走出去" 的机会, 参与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 品牌和优质茶叶产品远销海外市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茶叶产业与国际步伐的同步越来越稳固。近年来, 随着世贸组织范围的扩大, 国际茶叶进口量逐年增加。如何合理利用 wto 规则, 将成为中国茶叶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制胜之手。目前, 中国茶叶的出口市场仍局限于传统消费国, 建议在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推动下, 越来越多的中国茶叶企业能够积极适应中国茶叶企业的发展。国际交易方式和规则,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国际合作, 逐步发现和制造中国茶叶和茶叶生产国更多的商机和投资机会。

"中国茶人": 自古以来, 中国茶与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 逐渐畅销世界, 与丝绸, 瓷器等, 被认为是和平, 友谊与合作的纽带。在一次外交场合, 习近平主席还多次与外国领导人一起 "喝茶" 他对他说了一个友好的未来。在此背景下, 如何通过 "茶" 外交推动行业发展, 促进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王青: 首先, 茶叶企业要及时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其次, 面对广泛的国际市场选择潜在合作伙伴,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中国本土茶文化的营销合作关系。第三, 茶叶企业要通过科技手段推进茶叶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 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长茶文化的优势, 及时发展国内外交流和互动活动, 借助文化的帮助, 深入提升心灵。

"中国茶人": 作为中国茶流通协会会长, 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预先判断中国茶业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发展的吗?

王青: 未来, 中国茶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有限、生产方式广泛带来的问题、经济运行不良等问题。有必要通过构建高质量的多样化供应体系, 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真正转变。从供给方面来看, 要提高质量, 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科学、网络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行业需要创新和捕捉需求的能力, 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非常重要。在需求方面, 个性化、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需求将成为主导。从行业的角度来看, 提高劳动生产率, 投入生产面积率、土地利用率、环境效率、科技贡献率, 可以提高高质量的生产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投资要有回报, 企业就有利润、收入, 政府就有税收。因此, 在未来的五年行业中, 我国茶叶行业需要遵循 "质量第一效率第一" 的原则, 为了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茶叶消费环境可以得到改善, 将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

(本文发表在《中国茶人》第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