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寻源一个“茶”字

[引言] 喝茶,吃茶,茶道,茶艺等等,我们总是说个没完没了的茶字,但有谁细细想过这个茶字是如何而来呢?知其一不知其二,做个茶人可不能不了解茶字以及茶事的历史渊源与变迁﹐您不妨读一读,想必会收益颇丰。

其实在中国古时并无"茶"字﹐而是以"荼"代替﹐所以"荼"字为古时的"茶"字。《正字通》中曾引南宋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为荼"。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唐代茶圣陆羽所作《茶经》时﹐去掉"荼"字一笔而作"茶"字。这是目前比较通行的两种"茶"字来源的说法。但也有人认为﹐中国汉代已有"茶""荼"二字的存在。
但是"荼"首次以药物被人们认识﹐要始作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了。据说神农氏为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那时所指的"荼"字﹐是茶还是草尚不得而知﹐但是它却是首先以药物进人人们日常生活也是一个事实。此外,汉朝初年《尔雅》一书中﹐在《释木》篇中有谈到"槚",其意为苦荼也"﹐是指从茶树上采下的茶﹐因而"槚"就是指茶树无疑了。古时的"荼"字﹐内容很宽泛,并不是象我们现在专指饮用的茶叶,有时也指野茅﹑野菜,这在《诗经》中也都有相应的记载。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喝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进入社会主流﹐茶叶也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应当是从唐代才真正张扬开去。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友谊纽带。自唐朝时,日本僧人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并由此种茶传播到日本中部及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遍访中国名胜古迹,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他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高僧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等,并将径山寺的茶宴等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宋代时,阿拉伯商人也已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之销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朝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西方的大门。
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以来,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皆不仅酷爱饮茶,并且还广结茶友,吟诗做赋以歌颂或描绘茶与茶德,至今还广为流传。

一片小小的茶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无究乐趣与内含的结合,茶,它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用朴素的方式展示着精神境界,以简约的细节描绘着丰富文化内容,使中国传统与人文精神更加形象化。目前,东方茶道已遍及世界各地,茶道也成为国际性高品质生活的代表,正所谓:骇浪惊涛四海哗,新时世界叹花花。百年岁月流如矢,几度兴亡话与茶。
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很久远,相传在周代﹐巴蜀的巴王在苑中种植茶树﹐也曾向周武王进贡茶叶﹐但并未进入平民百姓人家。饮茶一事见诸文字的记载﹐最早要算《华阳国志》及汉人王褒写的《僮约》了。相传从西汉至两晋﹐由于秦始皇统一全国﹐交通发展﹐滇蜀之茶由西南更方便进人中原﹐茶也被贵族大量认识并饮用﹐同时还被用作陪葬品。春秋时期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与此同时﹐茶也为一些道人隐士及文人士大夫所接受﹐成为他们养神修性、激发文思或招待佳友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