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声 雅之简 雅生活达人秀(夏简季)图文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夏之声 雅之简

雅生活达人秀(夏简季)图文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为弘扬中国雅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杭州泊园茶人服饰有限公司与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于今年5月联手打造了雅生活达人秀(夏简季)图文征集活动。在此期间,主办方广收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作品,作者通过对雅生活(琴棋书画香等)的接触,在图片中反映了自己雅致的生活情趣,也在文章表达了个人对"雅"的见解。凡入围参评的作品皆已通过"泊园茶人服微信公众平台"和"茶周刊微信公众平台"公开发布,同时也已在协办单位官网、杂志、微刊上发布。

  在经过评审团的严格筛选,从众多作品中评选出精品。本报现将刊登一、二、三等奖的获奖作者和作品,并公布本次活动的全部获奖者和作品名称,以表祝贺。

  以下为此次活动的获奖名单:

  一等奖:(10000元)

  陈玮玲:《弥茶意境》

  二等奖:(6000元)

  刘双双:《许一世诺,只为与茶相伴》

  龚若蕾:《红尘万千事·何如一盏茶》

  三等奖:(3000元)

  支离子:《一袭青衫万缕情》

  孙梦捷:《当时只道是寻常》

  路小峰:《一路如荼·一席生香》

  优秀奖:(1000元)

  陈粉伢:《惚然一日,从冬到夏》

  赵程程:《回归|我与茶》

  江艳:《雅兴》

  王建伟:《茶感岁月》

  魏萍:《茶·半生缘|缘来珍惜,缘去随缘》

  入围奖:(200-500元)

  刘颖:《写给我所喜欢的你》500元

  傅建峰:《滴水浅啜幸福》500元

  晴子:《心镜如画》300元

  彭广良:《茶人服,因你而美》300元

  黄胤然:《琴有松风听古韵,茶无心念起真香》300元

  牛丽:《她的美 我知道》200元

  平先访:《茶园,茶源,也是茶缘》200元

  张婉婷:《感悟幸福》200元

  李铄颖:《禅茶生活》200元

  唐荣:《恋上茶:恋上茶一样的生活方式》200元

  童恋:《茶味人生》200元

  彭艺:《杯、水、茶、缘》200元

  余雪宁:《茶:与你邂逅,难忘,不忘》200元

  韦其广:《爱茶,缘于爱她》200元

  林亚男:《茶在心里是个温柔的恋人》200元

  宛皖:《以美的方式诉说》200元

"四方四合"茶会暨雅生活达人秀颁奖茶会结缘杭州西溪

  8月31日,泊园茶人服第三期雅生活达人秀(夏简季)颁奖茶会以"四方四合"为主题,倾情呈现,极简的创意风格,不执不妄,韵之美,和之修也。

  甲午初秋,繁花淡漠,简韵相依;雅步行之,三西元聚,减而未央。行走的背包在这里醉心停留,生活之雅颁奖礼在三西胜境,再启茶缘。

  获奖诗文辞章中浮现的雅生活达人,重奏文人雅士的西溪风情,四方茶席,四方宾客,汇聚合一,一则通达,味道相拥,是为四方四合之境。茶渍有其形,茶行镜像生,生于步调下的清雅,醉美茶席流水之间。美在浅啜之,幽在漫行之,是为生活。

  雅聚清欢,宁远恒近。本次雅生活达人秀颁奖礼由着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中华茶馆联盟会长、泊园品牌创始人张卫华,长兴寿圣寺方丈界隆法师,杭州泊园茶人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慧群,见山堂堂主、中华茶馆联盟理事朱见山,九阳股份监事会主席朱泽春,2006年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的茶艺总冠军陈?芳,第一滴水茶艺馆馆主、中华茶馆联盟理事钱群英,中国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以及韵和书院院长、中华茶馆联盟理事吴艾倩分别为获奖作者颁奖。耕耘足下,礼于足下,生活的美仑美奂依然在前方,时而雅道躬行。

  隔火一炉香,慢慢煎烤,见香不见烟的意境里,呼吸之间宁静着一方净土。挥毫几笔,四方动,四合生,无言成诗,无图成画,灵动的脱俗舞者。

  席间随性随欢,意在茶间心向合十,无巅境,无穷源,有边无边续下往日茶缘。淡言一席附化几声轻叹,雅活的变奏曲基于生活,乐章息息不断,终此始彼,期于生活之雅下季再启!

  一等奖

  弥茶意境

陈玮玲

  一方陋室,亦能心境自如;一壶淡茶,仍品恬然生香。弥茶,便是。不在尘间过,而在心里留。

  19岁那年,青春年少的我就遇上了茶,从不喜欢到热爱,茶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享受,更是内心深处的指引,一时的偶遇,一生的期许。

  一杯茶,初识时佐以心情,相伴闲适;相知时细品滋味,知味口舌;至真时释心以待,自然而然。弥茶室的创办,不是为了推广佛学,而是宣扬一种生活态度:只要把心放下,生活就是一杯茶:不悲过去,不奢未来,感受当下。

  在弥茶茶道中,没有花俏的泡茶手法与技艺,专注于惜水惜茶。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也染上了绵长的韵致。好茶有时未必需好水,要的只是好品位、好境界,最好还有一份洒脱。

  因为爱茶,所以习香。在我看来:香道不仅仅是鼻息的嗅觉,而是呼吸养性的表达,是观察内心、深度学习、心灵安定宁静的方式,更是自我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以香辅茶,达和谐、滋养、净化之境界。

  爱上茶,就是爱上一种生活方式,茶会伴着我走到人生的尽头,感谢她呈现自己而奉献他人,更感谢她滋养人心的这种布施。

  二等奖

  红尘万千事·何如一盏茶

龚若蕾

  曾以为,茶,只是那一碗水里浸着几片绿叶子的汤。或是外公搪瓷把缸里那一杯浓浓的橙黄色液体,咂吧一口下去,苦不堪言。那是被包在暗黄色的纸包里,上面写着"下关沱茶"的怪东西冲泡出来的。我不理解,这怪东西却被外公当作宝贝。那一年,我7岁。

  16岁,我因为一场茶艺表演入了茶学堂。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六大茶类挨个地接受洗礼,喜好也跟着变换,真真儿是见异思迁。即便如此,也是幸福的。因为她给我们呈现的从来不只是面前的那一碗茶汤,更多的,是感动。无论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她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毕业后,虽暗许要与茶相伴一生,可我从不敢妄言自己有多么爱她,因为我没把握能始终如一的对待。心情平静时,许能将她很好地分享给其他人;心情浮躁时,却不再敢触碰,她是那样的圣洁、柔弱。

  然而,茶的骨子里却不全是柔弱的,她也是有个性的。例如那些不懂她,却不知从何处以人情或金钱换来她的人是坚决品尝不到她的风韵。比如太淡、比如太浓、也有可能被某位专业的茶艺师冲泡出了她的本味。但是我相信,前面所谓的拥有者也应该是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因为,那时的茶是封闭的。因为,茶的好从来只给懂她以及爱护她的人,如此看来,她应该算是感性的吧!

  素日里除了茶之外,我还喜欢看一些杂书,所谓杂书,就是无所谓散文、诗歌、传记,或是任何一种文体。最喜欢在某个闲散周末捎上一本书,泡上一壶茶,找个临窗的座位,我能待上整整一天。

  许一世诺,只为与茶相伴

刘双双

  许一世诺,只为与茶相伴。这,不仅仅是一个承诺,更是身体力行。茶,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充满诗情画意。有人说我是诗一般的女子,从画中走出来。只因有她,只因有茶。

  我是90后女子。爱琴,也爱茶。经常有人用惊讶的语气对我说"年轻人也爱茶?"其实,茶入平常百姓家,茶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喝一杯茶,用喝一杯茶的时间来思考,你将喝出茶中不同的人生味道。

  闲暇之余,煮上一壶茶,一个人静静地演绎着一首古琴曲,伴着古琴美妙的音乐,让我仿佛走进了"知音"的故事里。看到了在古琴台上,伯牙与子期的琴台会。人生若遇一知己,那是人生一大乐事。我遇到茶,如遇到古琴一样。

  一首古琴曲毕,品一杯茶。看茶叶在壶中翻滚,时而青云直上,时而低沉壶底,人生犹如此,犹如这茶叶一般,乘风破浪、苦尽甘来的喜悦,发自内心,自然、自得。

  许一世诺,只为与茶相伴。或弹琴,或品茶,或赏花,那怡人的不仅是景,还是情。是由茶与万物相联,发自心底的最真最纯粹的感情。

  三等奖

  当时只道是寻常

孙梦捷

  与你初见时,看到的只是树叶与水的融合,深信与你距离不远。第一巡茶汤,香气馥郁令我忘了心里的担忧。而后,一丝的苦涩让我心存怀疑,是否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如初见。

  后来才明白,你如人生,甘苦参半。所以老子说"有无相生,有生于无",《心经》上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的。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我们都在追逐。唯一能抓住的,就是心里不变的东西,比如:我对你的感情。

  也许永远需要两个角度看生命:一个是秉烛夜游一期一会的当下,一个是知道花落再开水流不断的循环。又珍惜又从容。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袭青衫万缕情

支离子

  男女都穿拖到脚面的外衣,男人的袍子在胸前交迭起来,用扣子把里褶固定在左臂下面,外褶则固定在右臂下面。女人是把袍子在前面扣住。这是意大利人利马窦行走中国后在其《中国札记》里描述的中国人的服饰。

  对传统服饰产生感情,始于小时候古装电视剧看多了,如《甘十九妹》、《白眉大侠》等,许多剧情给了我不少养分。以至于我把袖口扎紧,把家里的床单扯了做披风,凡此种种行径,无不招来父母的打骂。

  老家有一个以削狗皮为生的老爷子,记事起就见他常年一袭灰布长衫布鞋,一头银发,圆圆的眼镜架在鼻梁上,几缕飘逸的胡须,修长的躯体在长衫的包裹下,颤巍巍地靠在墙根边,就像丰子恺先生画里的故事一样。他竭力保存着他那一代人的优雅,这场景在我多年后读唐诗宋词的时候依旧浮于脑海。

  我无法接续这样的优雅,时髦是年轻人的追求。牛仔裤,T恤衫,板鞋,这些才是彰显年轻人活力的装饰,我乐此不彼。

  (原文略有删减)

  一路如荼·一席生香

路小峰

  云南,是一方从童年的梦中飘来的净土,是一片能让人的闲情逸致如青草般生长的原野,是一个能让人的文艺情怀如桃李般绽放的悠然居所,它吸引了很多有着流浪情结的人,有着独特思维方式的人,以及对梦想执着守候的人。他们追随着自己的一腔热情,来到了云南。来了,便再难离开,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人,我在来到云南之前是很少喝茶的,似乎只有在家里请客的时候,才像招呼陌生人一般,与茶淡淡地寒暄。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普洱浓厚特别的味道,让我心里有些震颤。或许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冥冥中已经与那一盏气味浓厚而陈旧的普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特别的普洱遇到了特别的人,注定故事的不凡。经历了生活的变动和波折,沉浮于尘世多年的心,在一杯清苦醇厚的普洱中,打转、漾动,最后沉淀。像敲破了木鱼转旧了经筒的佛家弟子,经历万千,难有所获,却在朝夕流转、蓦然回首间,洞悉了人生,顿悟了人情。

  普洱茶让我的生活从此清芬微澜,而我也把普洱沁入了一个不一样的氛围,让它开始以艺术的名义走进社团、走进艺术圈。我们几个有着相同爱好的人,开始为把艺术与茶进行嫁接而努力着,我提出了一个清新小众的理念,叫做"献给艺术的茶","懂艺术,更懂生活"。这一切让饭蔬饮水的平凡生命,在瞬间与芸芸众生有了质的区别。

  茶性如人性,我认为普洱浓厚纯正的味道很像中国人朴实敦厚的秉性,没有太多的喧嚣,不做太多的修饰。稠密的艰涩滚过舌尖,在舌面裂开后,便抽出甘甜的丝线,丝线变成柔棉,宽厚地包裹着每一个久经辛苦的味蕾。这一点深深地应和了我们兼容内敛的传统文化,天性温厚,像抽水烟的男人,无需过分张扬,其本身也会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吃茶、品香、插花、挂画,中国古人的四雅是我崇尚的生活方式,沿着如此一条清晰明朗的脉络走下去,我寻到香学之门,国学之路。提到香,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觉得它除了有些神秘的宗教色彩之外,于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联。

  (原文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