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普洱,茶中的贵族①


"爷爷做茶孙子卖",这句在普洱茶界广为流传的话语可谓是一语中的,说中了普洱茶的要害。普洱茶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一件需要时间的沉积来完成的作品。这种沉积,来自于普洱茶本身的存放,更来自澜沧江流域莽莽群山里成百上千万年青山绿水的锤炼。

当从高峰之巅汩汩流下的澜沧江水与云南大地交融后,缔造了与可可、咖啡相并列的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的茶。数百万年前,大自然的神奇之手让茶树在澜沧江中下游两岸茁壮成长。数千年前,生活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原住民濮人发现并利用野生茶,尔后开始驯化和种植这些茶……从此,茶香开始在延绵的澜沧江两岸山谷间飘荡。

在这条河流的两岸,不但还恣意生长着数百万亩有着成百上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聚群,还保留着茶类植物垂直演变完整链条。如今,濮人的后裔们依旧过着与茶息息相关的日子,而普洱茶也俨然成了最响亮的云南符号。


景迈,最早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再上景迈,依旧是亲切。

澜沧江两岸的茶山,近年来因工作关系每年都会去溜达一圈。去得最多的,是景迈山;心中最迷恋的,是景迈山;还想再去的,依旧是景迈山。每次去,或者匆匆一瞥,或者停留几天,景迈带给我总是熟悉的新鲜,带着一种难言的亲切。

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近的地方。千百年来,不管时光如何变幻,自濮人在景迈山上有意识地种下第一棵茶苗起,就注定景迈山将成为茶树的圣灵之地。也因此,每个走进景迈山的人,心头始终萦绕着一种奇妙的崇敬。

特别是初秋的景迈,那是一年间最舒适、最惬意的季节。葱郁的绿意依旧统领着这座连绵的山岭,而成熟了的庄稼,以及一些开始绽放缤纷色彩的树木,让景迈山变得斑斓起来。在这样的时节,我来到景迈。倘佯在景迈纯净的山水间,眼睛看到是葱郁的森林、茶园、村寨浑然一体的美景,耳朵听到是蝉的鸣叫、风的情语,整座山岭显得异常的宁静而安详。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贺开古茶山是人工培植历史久远的一片古茶园,这里的古茶树树龄长、植株高大,多分布在海拔1500-1800米之间。走进茶园,古老的茶树一棵接着一棵,粗壮而健硕。对于许多茶来说,时间是敌人,新鲜度和口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但对于古树普洱,时间的沉淀让它更加弥足珍贵。摄影/局部)

与我一样,许多人认识景迈山以至迷恋上景迈,是从茶开始的。在景迈山还没被写进书本之前,大叶种茶树就在这座山上以自己最自由的方式恣意生长。山上有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房舍,就零零落落地散布在密林深处、古茶林边。千百年来,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各民族同胞,与这座山岭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赐予和古茶园的护佑下,安静而祥和地过着与茶紧密相关的生活。

"我要是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去;要是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怕你们吃光用光;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不完用不尽。"布朗族祖先帕岩冷临终前,给他的子孙们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濮人是澜沧江一带最早的居民,最早利用野生茶和最早栽培、驯化野生茶树的群体,其后裔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等如今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古茶树的主要主人。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生活在巴蜀、云南一带的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尽管陆羽在《茶经》中没能提上云南一笔,但至少在比陆羽更早的1800多年前,在澜沧县的景迈山上,一场大规模的人工栽培茶树运动已经展开。

普洱茶自古讲究产区,不同的山里所产茶叶的口感也有所不同。左下图为勐海县勐宋茶区的古茶树,茶区里既有高大的古树茶,也有近几年种植的小茶树。这一地区所产的茶叶山野气强,较苦涩,但回甘快,茶香纯正。摄影/段兆顺)

据《布朗族言志》和相关傣文史料记载,最迟在佛历713年(公元180年),布朗族的祖先帕岩冷就带领自己的子民,在景迈山上种下了一棵棵、一片片的茶林,帕岩冷也因此成为了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种茶的人。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头人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帕岩冷,现在芒景村还有供奉茶祖帕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经过无数代人努力后,布朗族、傣族的先民们不仅驯化了野生茶树,历经生态劫难,还留下了多达2.8万亩的景迈芒景古茶园。

帕岩冷或许想到,又或许没想到的是,正如他临终前的遗言一样,生活在景迈山上的子民们在1800多年后仍能享用着他的惠泽。自2004年国内普洱茶市场再次复兴起,景迈茶价格就一路攀升,到春茶季,每公斤古树茶毛料已经卖到1000多元,茶农的家庭收入基本都在八九万元以上。

或许令帕岩冷更没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子民们一棵棵亲手种下的这片历尽沧桑的古茶园,如今依旧生机盎然地与原始森林交错生长在一起,成为了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因其见证了茶树从野生到驯化,再到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史,被日本知名的茶叶专家松下智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是茶叶生产规模划、产业划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最重要的实物载体;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活化石,同时它保存的大量珍贵物种、完整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和起所具有的病虫害自我控制机制,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茶叶驯化和茶叶种植方式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