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两岸论茶活动在举办

网6月20日讯 文化是什么?茶文化有哪些误区?两岸茶人要怎么加强合作?专家学者释疑支招。

近日,安溪县政府举办了两岸论茶活动,邀请海峡两岸商界、科技界、文化界、茶业界嘉宾,以中华文化历史、两岸茶产业相通相融、共同发展现代茶产业为主题作专题发言。以两岸茶业历史与文化为切入点,探讨现代茶业发展议题,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共享两岸科技成果,增进了两岸茶人情谊。

周国富:弘扬"清、敬、和、美"茶文化

论茶活动上,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说,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贯穿于茶的生产、科研、经营、消费及与茶相关文化与文艺活动的各个方面,既与中国经典传统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更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日常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今,茶文化历经淘炼而升华至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成为人们宁静清和的生活方式、精行俭德的价值追求和"清敬和美"的文化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认为,当代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敬"、"和"、"美"。

"清"既是茶叶特征的自然显现,也与人的基本品质紧密关联,更是茶与人在"道"与"德"的层面上的和谐统一。一个"清"字,可以涵盖"德""俭""廉""正""静""真"等茶文化的多种内涵。

"敬"字所指者,乃是人的诚敬、尊敬、敬畏、敬爱之情。一个"敬"字所体现的,是茶之于礼的价值和人行于世的守则。

"和"字所指,乃是和合、和谐之义,是基于茶文化"清"的本质和"敬"的理念之上的人与他者及其自我心灵的和谐关系。一个"和"字所体现的,既是茶道,也是人道和社会运行之道。

"美"是茶文化当代核心理念追求的最高愿景,是天、地、人、茶、水、情在"天人合一"哲学境界上的共同升华。

他认为,文化需要传承、传播才有影响,精神需要培育、弘扬才有力量。因此,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清敬和美"的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

张士康:全价利用、跨界开发茶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士康认为,要通过"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实施科技兴茶,提高茶业核心竞争力。

他认为,在目前我国传统茶产品总体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引入茶资源全价利用的产业价值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可助推产业升级,从而将茶产业带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打造全新的现代茶业的智造平台,为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抢占终端产品的制高点奠定转型之路,因此要科学引导茶资源全价利用。从营销角度分析,传统茶业是"红海产业",现代茶业是"蓝海产业",充满无限的发展空间。茶业发展基础在传统,而突破、转型在现代。在可以预见的传统茶市场空间里,传统茶业发展突破的空间不大,要实现茶业跨越式发展,只有依托科技创新对传统茶业进行优化,突破现代茶业发展瓶颈,利用"全价利用,跨界开发"理念,开展茶叶"价值创新",创造茶叶全新的价值,拓展更加广阔的茶资源利用空间,彻底突破茶产业终端产业链的技术瓶颈,重建本土化产业智造体系,使茶产业从"红海"走向"蓝海"。

茶资源全价利用是以茶资源为原料,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对其内含物进行全方位利用和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茶的消费价值。茶资源全价利用的原料,可以是特异性茶树品种上采摘的鲜叶、花或果实,也可以是传统茶加工后留下的夏秋茶或茶叶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剩余物等。

跨界开发可以有四类:第一类是茶在食品领域的跨界产品开发和生产,第二类是茶在保健食品领域的跨界产品开发和生产,第三类是茶在医药领域的跨界产品开发和生产,第四类是茶在日化领域的跨界产品开发和生产,第五类是茶副产物的高值生态利用和产品开发。

他说,大力推行茶叶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打造全新的现代茶业的智造平台,可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蔡荣章:走出茶文化的误区

台湾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兼茶学研究所所长蔡荣章认为,茶文化复兴从1980年算起已有34年历史,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3个错误方向,面对这些问题,应该调整茶道演示竞赛的规则,调整茶艺师职业证照的方向,调整茶文化专业的课程安排。

他说,1980年起有别于传统茶馆的茶艺馆纷纷成立, 它们重视文化氛围、加重了茶叶茶具的分量,但10年不到的功夫,一家家收摊,几近全部灭顶。究其原因,"茶业"尚只有茶叶市场,茶汤市场的观念未能建立。不像咖啡业,既有了咖啡豆市场又有了咖啡馆市场。对此,要调整茶道演示竞赛的规则,不能将评分标准分成技艺、服装、仪态、茶席、配乐、茶汤等几部分,而茶汤分数的占比仅是30%左右。这样的竞技给人们展示了错误的示范,以为茶道或茶道艺术就是这样的众艺节目,茶汤变成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30年来,我们没让大家清楚知道茶文化、茶道的主体是"茶", 很多人误以为是茶席的布置,很多人以为是泡茶者的长相、服装与手势, 很多人以为是泡茶背后富有文哲性的主题。结果茶文化、茶道的主人--茶变成了舞台上的配角。我们要赶快将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泡茶、奉茶、品茶的茶道艺术核心价值上,建立起茶人们对自己茶道主体的信心。

茶道艺术有如音乐、绘画、舞蹈、文学般,是艺术项目中的一环,然而30年来我们尚未将它明显地呈现,也未培养出足够多的可以欣赏这项艺术、享受这项艺术的群众。我们要调整茶文化专业的课程安排,设置茶文化科系的学校要将茶文化与茶叶加工、茶树栽培等科系的学习重心分开。茶文化是以"成品茶"为核心,包括了泡茶、识茶、奉茶、品茶、茶具。围绕着核心的第二圈才是制茶、茶席、茶会、美学、思想,第三圈才是插花、音乐等艺术、茶文学、茶史、他国茶道。如果将制茶、种茶的课程安排得太多,如果将茶艺歌舞视为茶文化的主体而安排了许多舞台的课程,就是没捉住茶文化的重心。

林肇阳:两岸茶企应组建联盟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林肇阳认为,两岸茶业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合作:

强化现有交流平台功能性。在物料方面,透过现有两岸茶业交流会、展销会中建立两岸茶企负责人对话机制,建立定期茶叶交流市场。在人员方面,透过双方公协会组织交流平台,集思广益,汇集两岸茶叶产、学、研专业人员,研发茶类新品种,交换资源,分享研发成果,共同推广,使广大的茶叶从业人员直接受惠。

共同开拓茶叶国际贸易市场,共同研拟制订各类茶产品国际技术与质量规范,例如红茶、乌龙茶的规范,彼此共同遵照执行,破除贸易障碍,彼此互利互惠。

鼓励两岸茶企组建联盟;台湾茶企都是小而美,但在文创开发、机动应变、食安监控,经验传承、经营管理模式上皆有突出表现,应再进一步结合大陆现有中大型茶企在体质上与资金上的优势,相互交叉持股,优势互补。两岸茶人还应相互观摩学习,精益求精,为中国茶展开新的一页。

加速串联两岸茶企的电子商务,无论是C2C、B2C、B2B2C,都是充满着无限商机,为了网络时代的来临,更应满足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扩大和深化茶叶深加工及茶与中草药结合技术,两岸茶产业才能迎来更新的、巨大的发展机遇。

加强茶文化与茶艺交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传统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础,茶文化逐渐演变成一个结合现代多元文化思潮的创意产业,衍生出多层次、多角度的子产业。

(作者:谢伟端 刘伯怡 来源:泉州晚报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