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玫瑰大益抢先品鉴(开汤帖)

  1601玫瑰大益抢先品

  --这熟茶贵得有道理

  今年市道不好,大益在为救市努力。

  毕竟,大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不,这玫瑰大益在已经出了的厂货、定制货的铺垫下,号称"复制20年经典",横空出世,每件才28饼,配货价超过4000+,人家网红们是赚尽了眼球,玫瑰大益却是赚尽了茶客的想象力!

  及至见到了真茶出现,各位老兄们(包括伍老师我老人家)都有"倒抽一口凉气"的感觉--这包装设计,评价就是两个字:平庸!将之放到今年新出的两个厂货中间,只要不是色盲,还是能认得出来的;但单独放开,估计很难一眼看出"啊,这就是玫瑰大益"了。

  毫不起眼的包装设计

  但是,呵呵,只要这个"但是"一出来,大家都知道,那是"琴师金盆洗手",弹够了。要转向赞了。

  不错,但是,这个普通到平庸的包装里,装着的居然是一个使人惊艳的熟茶,我的意见是:玫瑰大益,贵得有道理!

  拿到手,通过"闻一闻",就知道这么轻的堆味,肯定是老料新压,大益继续放大招啊。通过"看一看",发觉饼面有少量金毫的遮盖下,内里竟是同样的料。通过"喝一喝",且看我慢慢道来……

  金毫显露的饼面

  一口料的内里

  品饮基础数据:

  试茶时间:2016年8月3日,下午和晚上,一共喝了三次。

  试茶环境:"妮坦"过后,室温宜人,风扇轻轻吹,好茶慢慢品。

  冲泡茶具:大益盖碗,110cc;大益公道杯;柴窑的钧瓷品茗杯。

  冲泡水质:市政自来水,用我目前最信赖的英国滤水器过滤过。

  冲泡水温:刚刚沸腾

  投茶重量:8.6克,有点多,但都是有道理的。

  茶品形态:撬散,醒茶不止大半天。

  冲泡次数:一共泡了12泡。

  冲泡方法:洗茶两遍,盖碗打开盖子,静置5分钟。

  第一次喝,觉得很不错,有点怀疑,就喝了第二次;觉得还是多喝一次比较保险,就有了第三次试茶。第三次试茶,还多了一个极具古风的、不远千里跑到长洲岛来跟伍老师学语文的高一的孩子,没怎么喝过普洱,这个"文艺少年"对玫瑰大益的评语,咱们慢慢欣赏?

  通过三次试茶,我觉得玫瑰大益的品感,可分为三个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尾水香甜阶段。

  第一阶段:高峰阶段,一共5泡。

  第一、第二泡:10秒。

  第三、第四泡:15秒。

  第五泡:20秒。

  第一泡汤色

  第一泡叶底

  第四泡汤色

  品感小结:

  1、水路细腻,堆味轻微。

  2、焦糖香相对突出,甜味显著。

  3、茶汤厚度相当厚,粘稠感明显。

  4、茶味饱满,口腔里似乎有一层滑腻的、由茶汤形成的粘膜。

  5、"文艺小朋友"评价:一、有喝鲜奶的感觉;二、晃动杯子,好像有啫喱的形态。

  6、有鉴别出来的、令人舒适的陈韵。

  7、有轻微的涩--这不是轻发酵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阶段:衰退阶段。一共4泡。

  第六泡:25秒

  第七泡:30秒

  第八泡:35秒

  第九泡:40秒

  第六泡汤色

  第七泡叶底

  品感小结:

  1、茶汤开始变得明显透亮,但,红浓不变。

  2、厚度稍有下降,但相对于大益其他的熟茶来说,人家的第二泡未必就能跟这个阶段的玫瑰大益的厚度相比。

  3、粘稠度同步下降了一点,却也有显著的粘稠感。

  4、茶汤越发的清香。

  5、茶汤的甜度不变。

  6、观看茶底,条索完整,看到有明显的不同发酵程度的条索。照观察结果,应该普通的传统发酵的茶占五分之四,轻发酵的占五分之一。

  第三阶段:尾水香甜阶段。一共3泡

  第十泡:60秒

  第十一泡:120秒

  第十二泡:180秒

  第十泡叶底

  品感小结:

  1、香气纯正。

  2、厚度、粘稠度下降到尾水状态

  3、尚未见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