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悠悠专栏:一杯古茶暖人心

  这是一个元旦的午后,而我却远离节日的喧嚣,偏居一室,灿烂的阳光从街边移进来,院子显得格外的寂静,清清冷冷。放假三日,小城里的人们都携家带口远游去了,在这种闲暇的时刻,暂且泡上一杯"无量仙影"古树茶,于案前任淡淡的忧愁随风轻轻荡去。
  忆古人,泡茶多用井水,山泉水和雪水。于是,我想起牯牛山白龙洞的清泉水。白龙洞,在家后山牯牛山,虽是洞,常年都有清泉从那里流淌来。清泉浸凉清澈,甘甜澟洌。用白龙洞的清泉水冲泡"无量仙影"古树茶,应别有一番韵味。
  为了品饮这款古树茶,我从山中汲来山泉水。一边烧水,一边取茶,不几分钟后,第一开洗茶水就冲泡出来了。随后,再一次把水倒进杯里,慢慢地观赏着茶的动静。你看,一片片的茶叶在沸水中慢慢地伸展开,带着绿绿的春意,不娇不媚。它们,相互交叠在一起,就像沉睡在水池中的小蝌蚪一样,谁也不愿轻浮至水面……这是水再现了茶的第二次生命,仿佛只有静潜于水底,茶才能完成自已特殊的使命。
  这,或许就是古树茶与众不同的姿势,不轻浮、不仓惶,一种历尽世事沧桑后的无惧,从容而绽放的岁月之精华。像这款古树茶,也只有用山里的清泉来冲泡它,方能呈现出它的清灵优雅,岁月悠悠。
  品茶间,有树影轻轻跑过来,影影绰绰。端起那氤氲散发着香味的茶,观其色,透明清亮,淡而无沫。这让我想到山里的一对老夫妻,他们于晨曦中出工,暮色里回归,用粗糙起茧的双手喂养着一大片土地,同时也喂养着山外的春天。他们的爱情,就像这杯茶一样,看似平淡、清浅,其实不然,只有越往后泡,才知其韵。
  端起茶杯,放于鼻前深深一嗅,一股悠远的香气沁入脑底。闭上眼,再深深吸一吸,仿佛古旧巷道、尘封往事,就慢慢向你走来。你仿佛看到,一个个被太阳晒热的古镇,流水穿墙而过,杨柳懒懒地在日光中飘荡;一个个马锅头赶着大队的马匹,伴着叮呤呤的响声走进这古镇,也许是剑川,也许是大理,也许是丽江……那汗马气息,仿佛正浸润在这杯古树茶里,马铃声,悠悠回响……
  再一开,待过十分钟左右,茶的汤色开始变得油黄清亮。端起杯来,小抿一口,那空灵的略带涩苦的味道漫入喉头,钻入心肺。但是,不久一会儿,甜甜的滋味便萦绕到舌尖,缠缠绵绵,经久不散。这时,我仿佛是无量山中的一棵古茶树,正被满山的云雾以及颗颗雨露润泽着……
  再冲一开时,汤色依然清亮,由油黄转换至琥珀色。唉呀,喝一口,感觉满嘴的涩苦如同五月的热浪扑来,那阔绰的雨林浓烈的苍郁尽在这杯茶里,苦得你一个劲不停地咂嘴!这是,你才会觉得蕴积了百年日月风雨的古茶,其精华在嘴里慢慢荡漾开去,一会就从喉节溢出甜甜的唾液,像三月的云雾中小雨……留喉头的甜润,就像山中的小溪,甘甜清美,又像一片晶莹的露珠,清爽湿润……
  此时,胸中顿感轻松通泰,郁闷消散。于悠悠的茶香中,忽想起一个个善于品茶、善于诗文的古人来--南宋诗人陆游,为了安慰自已,常邀三五个知友,雅座竹林品茗,他在茶诗中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用品茶、分茶来化解胸中忧国忧民的苦闷……
  唐代卢仝的《七碗茶诗》,寥寥几十字,却也写出许多茶文化来:"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通过品茶禅释出许多人生哲理,同时把喝茶的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
  喝茶不是我与生俱来的嗜好,却是经年后,岁月给予我人生的最好礼物。一杯古树茶,一杯"无量仙影",于其韵味,其茶气,以及山川日月的灵性,于摇曳的岁月之中,开解了我人生的烦闷,也把静静的平淡的日子冲成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