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研讨圆满闭幕

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研讨圆满闭幕

"今朝好风光,园苑足芳菲"。北周文学家庾信之句,描绘了金风送爽、丰收在即的美景。正是在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时节,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今日落下帷幕,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闭幕式由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研究员主持,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启坤以学术总结形式作了精彩的点评,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法门寺博物馆书记、研究员李新玲分别致闭幕词。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有学术创新追求的盛会,也是一次注重学术文献挖掘的盛会,更是一次充满学术争鸣氛围的盛会。

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海内外茶文化界关注和盼望已久的盛会。对于这次研讨会学术情况,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程启坤研究员总结道:"这次会议的论文,史料翔实,亮点纷呈,刷新了国际茶文化学术研究论文的新纪录。"

佛教与茶、茶史与古文献、茶器与茶事三大板块,选题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其中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盛唐长安茶器具的辨识和认证,揭示1250余年的历史概况,更加清晰地确认长安在唐代茶文化发展史上所具有的源头、中心地位和关键作用;二是在佛教与茶的研究方面,既有力求架构起中国佛教茶文化理论体系的学术诉求,又有深入细致的绵延述说,并且由看似细微的小角度,却透视出集束式的光彩;三是对于原有简单判断的中国茶文化"由南向北传播论"的考量和反思,本次研讨的论文支持了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南北茶文化交流说",中国茶文化的源头应该是"并蒂莲"式的互动。

第四届法门寺茶文化国际研讨会作为一次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盛会,其价值是长远的,其影响是持续的。百余篇论文的七百多页会议文集,所带给中国茶文化界更多的思考--那是基于茶文化研究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不断探索。(舒曼茶话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