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向藏族地区出售。

值得注意的是, 云南南部大叶茶的迅速崛起不是明朝开始的, 而是在清朝的后百年里。


在社会环境和边疆治理方面, 清代云南的变化与前几代不同, 促进了普洱的快速崛起。特别是云南已成功开辟了西藏茶叶销售市场, 为普洱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唐宋时期,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习惯于喝茶, 用来解决和帮助消化。长期以来, 藏族地区所需的大量茶叶主要由四川提供。晚明时期, 四川省茶叶因战争破坏而大为减少。


清初, 吴三桂成了云南的头, 指挥着军民事务。他看到了商机, 并计划分批将茶叶出口到西藏。康熙四年 (1665), 在云南北部胜州、中甸等地, 获准在云南和西藏之间举行马互换贸易。南滇的大叶茶由于价格低廉而耐泡沫, 被选为茶叶的主要原料, 逐渐创造盛名。以其主要产地普洱大厦 (治理本云南宁尔) 为名的商业部门, 被称为 "普洱茶" 或 "普茶"。为压缩包装方便运输, 茶叶商将第一次收获松散的茶叶笼稍蒸, 然后按入茶块或茶饼, 创建普洱茶作为块或蛋糕的先例。


滇藏地区茶叶、马的贸易, 有力地促进了南方地区大叶茶的生产。云南已逐渐成为著名的茶叶产区, 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四川、湖北等传统茶叶产地在同一排。[P3651]应该指出, 清代积极经营和发展的云南边疆, 为普洱茶的兴起和持续繁荣, 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


吴三桂结束后, 清朝将统治云南的重点, 从内陆地区到边疆和僻静的土地。经过成功的换流, 清庭在汽车等方面逐步设置了处理, 并精心治理。普洱茶生产销售, 清王朝制定了多项措施给予积极支持。雍正13年 (1735), 法院对普洱茶叶包装和税务作了具体规定: 七圆饼为一桶, 重 492, 征税银一点;每隔32轮茶叶就会有三美分的银子。这是 "七子蛋糕" 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