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要用水调

茶水调节着人类对历史、对文明的敬意与温情。

于我而言,一茶,一水,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是灵感的源泉,抒情依赖于水。

法国人费尔南布罗代尔也是有瘾分子,他在巨着《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里深情地倾诉:"任何一种凝聚着文明成果的作物都使种植者受它的奴役。"酒如此、烟如此,茶如此,咖啡亦如此,早年含有咖啡因的可乐也如此,也就是说,文明的大部分时间,需要用水来调出其温情。

有瘾是文明的结果,而不是不文明的标识,许多人并不明白这点。问题还在于,许多人无法界定有害与有利的区别。其实烟草出现得很晚,但却挽救了一个大师。烟草能治疗阵发性哮喘,1881年,西班牙医生卢伊兹?布拉斯哥接生了一个"死婴",他吸了口雪茄烟,朝婴儿脸上一喷,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婴儿竟然开始抽动,接着脸部一扭,哭出声来。这个婴儿就是毕加索。

文明世界的某些特征,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奢侈的食品和一系列带刺激性的兴奋剂。1213世纪,人们迷上香料和胡椒,16世纪出现烧酒,然后是茶、咖啡、烟草。19世纪出现可乐,这些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咖啡被视为欧洲理性主义滥觞,而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最强有力的符号,茶则成为中国的标志性符号。令人意外的是,英国也紧随其后,把茶当做国家与民族的新符号。

简单说来,流行喝茶的唐宋至明清的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后来英国人也喝茶了,通过工业革命,一举成为世界霸主。但与此同时,中国却鸦片泛滥,之后可耻地衰败了。美国人抵抗英国,不喝茶。但可口可乐大行其道时,美国又成为新的霸主,这一切都是水之于人类的大情感。

但依照今天的健康标准来看,茶水无疑是其中最温情最健康的饮品。也因此,时至今日,茶依旧是世界上最流行的非酒精饮料,没有茶水,人类文明要倒退1000年。

就像英国人类学家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中所言,茶水消灭了细菌,不仅让中国唐宋时期的人免于疾病困扰,还增加了营养,使广大的人口得以持续创造财富。人口大爆炸与成活率被归纳为沸水与茶结合的饮食层面。乾隆年间,中国人口增长很快,从雍正十二年到乾隆二十九年,人口增长了7.7倍,达到2亿人,到道光十八年,已然是4亿人口的规模。没有茶,无法达到那么大的人口规模。道光之后,中国人口忽然不增长了,原因很简单,大半的中国人去吸食鸦片了。

同样例子也可以解释日本1417世纪的发展过程。日本能够免于1817年、1831年和1850年的霍乱,也与他们全民饮茶有关。而英国全民饮茶时代,正是1819世纪,刚好此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暴涨,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这都归功为英国人的饮茶习惯。

因为中国、日本、英国的母亲,她们饮茶,所以小孩喝到的都是安全的母乳。喝热水的习惯,同样被布罗代尔所看重,加了茶叶的热水更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因为喝茶的风尚,导致哪怕是喝白开水的人,也被视为其有饮茶的行为,这是文明史上了不起的事情。

与茶水相关的茶馆,是城市的净化器,它们不仅洗涤人的肠胃,还承担了城市公共厕所的功能,这在卫生条件很差的明清时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619世纪,明清之际的帝都北京,繁华背后是一条条臭气冲天的街道,明人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把北京城比喻为一个巨大的公共厕所,路人当街而尿,宛如现今凌晨过后的都市,随处可见大小便者。这样的都市令人难安,"重 污叠秽,处处可闻"(《燕京杂记》)。晚清年间,大量茶馆的建立,让城市脱离了污秽的面容,尤其是成都,半城皆茶馆,成为国人口中的清洁之城。

在野外,加热过的茶水亦是保命最佳良药。

在中国的语境里,古圣先贤总是讴歌水的境界。但是他们所生活的年代,水有毒的成分很大。云南这些地方更是瘴疠之地,翻开周琼的《清代云南瘴气研究》,简直到了触目心惊的地步。

古代出征的士兵,都要随身带酒,在古罗马与古中国都如此,为什么?因为他们担心喝到有毒的水,而酒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稍晚出现的茶,迅速取代了酒的位置,沸腾的水不但消灭了大量 有害细菌,茶水还能额外地补充营养。生活在高寒地区的游牧民族,茶叶几乎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最好的营养补给品。

中国古代的茶书,其实有一大半都是在讲水的。劣茶尚要好水,何况好茶?现在人类备受工业发展之苦,水污染成了超级难题,于是卖干净水的公司都发了财。身边有好茶的朋友,寻找好水已经成为心病,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好水,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好水必须具备软水、低钠、高矾、偏硅酸和弱碱等特征,方可为水中软黄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细分不同类别水能治各种病,某些部分,已被现代科学证实。

水,上有雨露霜雪,下有海河泉井。"流止寒温,气之所钟既异;甘淡咸苦,味之所入不同。"中华大地,水土千差万别,如人有美恶。但水土与饮食密切相关,说水能治病,不如说水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李时珍的断语是:"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饮资于水,食资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作者:周重林 太俊林 来源:《茶叶秘密》 责编:艾文华)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