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咖啡与茶邂逅南博会

南博会不仅仅是商品

,南亚国家商品展进出口成交额达到2.98亿美元。不过曾参加过两届南亚国家商品展的孟亦卿感到,虽然展会上询问的人很多,但最后能进行合作的很少。她希望能够有双方的政府或相关机构帮助企业间的顺畅沟通。

在云南省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利君看来,最重要的是人际间的交流,贸易规模有限,归根结底是因为双方不了解。

"比一时的商品买卖更重要的,是人和人互相的熟悉,现在双方的彼此了解都不够。比如说去南亚国家投资,必须了解它们的政策,接触它们的企业家、官员。没有深层次交流,投资、研发活动都很难开展。很多企业去都没去过南亚,完全处于陌生、隔离的状态,别说去开拓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全社会关注的氛围。"

陈利君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年云南同南亚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如今,在他所在的南亚研究所,前来访问的团体应接不暇,几乎每个月,他都要接待南亚国家的学者。接收到的邀请也非常多,由于经费和时间有限,许多不得不拒绝。

但是他认为,双方合作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现在的交流层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企业家之间的交往还很少。各类商会、贸促会也在做工作,但还是需要比如企业家峰会这一类定期、长期的机制。我们说常来常往,就像亲戚一样,越走越亲。"

茶叶和咖啡引出的话题

中国和南亚,围绕茶叶的贸易已经进行了千余年,如今以更加多样的方式在继续。

今年1月,孟亦卿所在的云南福瑞达进出口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了一条CTC红碎茶生产线,这次中方的客户是贵州的一家企业。而自从2004年与这家印度企业合作以来,这家外贸公司应云南省内外茶企的需求,已先后进口了十多条CTC红碎茶生产线。

作为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有着最为成熟的生产链和技术,其生产线设备亦领先世界。2004年,云南的一家茶厂联系上这家外贸公司,希望进口一条CTC生产线。他们告诉孟亦卿,此前跟一家专门生产红碎茶生产线的印度厂商有过接触,却丢失了联系方式,通过各种方法都未能找到对方。

孟亦卿和她的同事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这家印度企业,并了解到他们的红碎茶生产线已出口到中国的其他省份。考虑到云南市场的潜在需求,以及这家印度企业的实力,在与印度方面取得联系后,孟亦卿专门邀请对方过来考察,就此开始了多年的合作。

据孟亦卿了解,这家印度企业近几年每年出口到中国的红碎茶生产线,可达5条以上,而一条生产线的售价就有二三十万美元。因此这也成了她所在的外贸公司与南亚地区最主要的业务。通过这些年陆续地引进,来自印度的生产线也已遍布凤庆、思茅等地。

"当然,相比较而言,南亚这边拥有的高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还比较少。"孟亦卿说,"中国人喜欢吃,对各个国家的美食感兴趣。我们想推广马来西亚的咖啡,再把当期其他的小食品带动进来。"

不过咖啡的生意不那么如意。几年前的一场展会上,孟亦卿见到了马来西亚政府的代表团,对方希望推动马来西亚产品在中国的推广。通过前期洽谈,福瑞达公司决定同马来西亚的一家咖啡生产商合作,引进咖啡。

"我们还试销了一段时间,在中国卖得很不错,当时都快签订合同了。"然而这时却出现了状况,来自马来西亚农业局的中间人退休后,介绍给福瑞达公司的咖啡生产商却开始联系不上。

很多封邮件都像石沉大海,电话也打不通--孟亦卿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她只能归结为,对方"比较懒散",或者是因为没有熟悉的中间人介绍,对国外企业便不太信任。

"像咖啡这样的产品,利润本来不高,如果专门为这个事情去趟马来西亚,有点不值。"最终合作未能进行下去。然而直到现在,还有客户打电话过来,询问是否有马来西亚咖啡。

两个事例,说明交流合作还需加强,前景广阔。

(来源:云南网 责编:陌上瘾)

更多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