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懋: 用科普化解“恐茶症”

  "一个标准的出台要耗时几年,而且必须进行大量实验。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标准越严,就说明它的标准越科学。"
  春茶上市已过旺季,但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却让中国茶产业遭遇了一场"倒春寒"。
  该组织披露,"吴裕泰"、"张一元"等9家公司的18种茶叶中,皆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其中12份茶叶样本检出了灭多威、硫丹及氰戊菊酯等违禁农药残留。半个月后,洋品牌"立顿"在华销售的数种茶叶及袋泡茶,共被检出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

  人们不禁要问,茶是不是喝不得了?

  "中国茶叶总体上是安全的,我每天都要泡四五次茶,我的身体就很好嘛。"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虽然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但科学普及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现行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与欧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噻嗪酮为例,欧盟规定这种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为0.05mg/kg,而中国相应的标准高达10mg/kg。
  陈宗懋认为,农残标准的巨大差异,与各国在茶叶贸易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并不意味着制定标准严格即为安全。
  "一般来说,茶叶进口国的标准偏严,比如欧盟;而出口国的标准则相对较松,比如中国、印度等。"他告诉记者,"在制定标准时,除了保障食品安全,贸易利益也是各国考虑的因素。"
  "一个标准的出台要耗时几年,而且必须进行大量实验。"陈宗懋说,"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标准越严,就说明它的标准越科学。"
  对于人们对茶叶农药残留恐慌的现状,陈宗懋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还做得不够深入。
  为此,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在茶农和加工厂,需要大力宣传农药施用知识,并要求企业提高自律意识;在消费者这端,要灌输正确的理念,"国家要让老百姓知道,有农药不可怕,关键看是否超出了影响健康的限度"。
  而科学家要做的,是开展更多的实验。"目前中国只有29个茶叶农残标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太少。"陈宗懋说,"我们这些年也一直在呼吁,尽管制定标准的工作量巨大,但这件事中国必须做。"

 (文/中国科学报 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