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杠彴烟尘中「物质流变」

投稿chayedajia@qq.com

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树木花草没有过冬的样子,多是绿葱葱的模样。有太阳又没有风的日子,让人有春天的错觉。

诗人曾说"秋尽江南草未凋",这里宛然有了"冬尽江南草未凋"的景象。雨水也少于往年,雾霾却是时常出来漫步,悠闲不肯离开。悠闲的人便有了忧愁。

忧愁的日子闲下来也是恼人的。找一处小屋安放忧愁,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觅渡桥边那间茶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寂静的午后,阳光有些暖意,我沿窗而坐,杯中的茶叶起起伏伏,翻滚旋转而归平静。

这时候,看看野眼便别有一番滋味。"看野眼"是苏州话,大意便是闲来闲看的意思,如果说的雅致些,就有了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意境。

进来的两个年轻人,学生模样,刚刚从觅渡桥边过来。闲谈两句,才得知他们是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来苏州进行实地考察,专门对这里的古桥进行走访、拍摄。我恰巧对苏州的古桥略知一二,便热心地向他们介绍起苏州的桥来。

苏州的桥,有太多的故事。

据南宋《平江图》中记载,苏州古城内桥梁有359座。随着历史的变迁,桥梁有兴有废,究竟苏州现在有多少座桥,没人能够说清。光是造桥的石料,就很有讲究。古代最早的是木制桥梁,随后改用石头作为造桥的材料。各个朝代所选石材也是不同的,最早用的是武康石,元代以后是青石,明朝改为花岗石。

觅渡桥建于大德四年(1300),是一座单孔半圆石拱桥,以跨度宽大,机构轻巧著名。年轻人说,刚才在觅渡桥旁,见有一和尚的雕塑,下面一排文字,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对这座桥很熟悉,记得上面有这样的文字:"大河阻隔,摆渡不便,贫僧发愿,大桥必造,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广结善缘,福报无边,天人共庆,善哉善哉!大明嘉靖。"元大德初,这个地方的船夫很有些戾气,经常欺凌旅客,逢着刮风下雨的天气,有时竟然干起暗夺明抢之事。

为了让行人永远不再受气,昆山僧人敬修和里人陈玠、张光福发起募捐,建造了这座石桥,取名"灭渡",意谓消灭渡船之意。这个事情在史志上是有记载的。让人遗憾的是,僧人敬修铜像的设计者,将元代大德年间的敬修和尚,硬给安排在了明朝嘉靖年间出生了,这种时空的穿越,不得不说是个"传奇"。

见年轻人听的认真,我接着桐桥说,在苏州,有一座桥是必须要知道的,它叫桐桥。桐桥古名胜安桥,坐落在著名的山塘街半塘处。可惜的是,现仅存一块儿石碑,上刻"桐桥遗址"。这座桥在1964年被拆除,当时,能明大师曾经苦求能否保留刻有"古胜安桥"的桥砖,遭到了拒绝。

这让我想起了梁思成。当年梁思成,也是眼看着北京一座座精美的牌楼、一幢幢巍峨的城楼被拆除的。在一个灰蒙蒙的黎明,梁思成攀上北京最后一段即将拆毁的城墙,老泪纵横地说: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

所幸,文人墨客的笔端中还流淌着桐桥的风采。大家熟悉的苏州评弹中玉蜻蜓的故事,就发生在桐桥;历代诗人的佳作,也不乏桐桥的旧影。清•王昶有诗云:"芳草东风二月天,杏花春水一溪烟。桐桥西去丝丝柳,多少浓阴覆画船。"诗中的桐桥,在春水溪烟中显得那么俏丽动人。

如今,在桐桥原址上重新架了一座桥。游人乘着游船打此经过,看见小桥流水就觉得诗情画意。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水是断的,桥,也是新的。

年轻人的脸上透露出了遗憾,多少桥的故事隐没在似水流年的烟尘中。

文图|史春,为胥江派出所警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