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在于闲,制茶安于慢

饮茶的意趣,在于闲;

制茶的工序,安于慢。

凡事都讲缘分。参观茶叶加工厂,机会于我不止一二。似乎唯独这次,我嗅到天地精华的醇香,清新、自然,带着丝丝绿意,特别勾人。深深吸气,悠悠吐气,让这滋味在肺腑间多多兜转,我沉醉在4月仪征独特的茶香里。

借着这采茶的季节,今年我专门学着采茶大姐的招式,拣"一旗一枪"的嫩芽芽掐。问大姐采茶工钱怎么算,回我说按斤重算,一斤三十五,手快的一天能采四斤,挣百八十元钱,贴补家用可以了。我把手上采好的一捧嫩芽芽给大姐,大姐连声致谢。问她一斤新叶需要多少颗这样的芽芽,大姐说早有人发憨数过,得6万颗。也就是手指得掐6万次。一斤需要6万次,四斤需要24万次,听来震撼,对茶叶,对采茶人,多了敬重。

4月的茶园,满眼尽是忙碌的采茶人。春茶上市,一天一个价,眼下正是茶园最热闹的时候。新鲜的茶叶采摘下,送到加工厂,人工分拣混在叶芽里的粗梗、杂叶,分装到竹匾中晾吹,再上机器杀青、理条、压条、烘干、包装。虽说是机器操作,因为茶叶太娇了,很多工序需要人的配合。比如杀青,得有制茶师傅在机器口一小撮一小撮将碧绿的叶子撒进杀青的圆筒机器里。制茶的机器也是慢性子,碧绿可人的叶子在五六米长的机器里慢慢腾腾翻滚数次,再稀稀拉拉扬撒到下一道工序的传送带上。此刻,叶子的颜色绿中呈黄,鲜嫩变干卷,杀青完成。这个过程机器散发的温度很高,喂叶子的制茶师傅不能怕热,更不能性急,要的就是那份慢悠。

真正的饮茶,本身就是闲事,需要辽阔怡然的心境。如今的茶园,比较从前,技术上有很大进步,比如这片示范园,防霜扇、太阳能灭虫灯的综合应用,已大大改善茶叶的生产技术,远比农户小打小闹生产的茶叶质量有保证。但不管技术怎么进步,采茶必须手工,一斤新叶6万颗芽芽的事实无法改变,杀青等制作过程依然人工主导,机器辅助。茶是慢性的,饮茶的魅力也正在此。一壶独饮,那是自我抚慰。二人对举,也是故人故事。茶不适合一桌人喝,一桌人得酒配。超过三人饮茶,意趣就在茶之外了。

在热气扑面的制茶车间,我奔来走去。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向制茶师傅请教每一道工序的名称和作用。我的头发、身上落满了"茶毫"--茶叶身上的细毛。制茶过程中,不仅略带苦涩的茶香让我沉醉,连这"茶毫"也让我喜爱,一切都是新的,新生、新鲜。观看叶子怎么变成茶的过程,能让我们更懂茶。

说句老实话,此前我不怎么爱绿茶。我喜欢云南普洱茶,喜欢祁门红茶,喜欢藏红花泡茶,也喜欢碧螺春。

父亲平生无他好,只爱茶。以前他买乡下挑担零售的低档茶解馋,某一天,喝了我带回去的仪征"绿阳春",立马要求我以后孝敬他就用这。有一回,山东一家报社给我快递来一箱当地茶当奖品,我转手快递给父亲,不几天就接到电话,说这次的山东茶没仪征茶有味,不好喝。

新茶上市的时候,多少要购一些。那些外地的圈内好友,他们跟我的老父亲一样,钟情仪征"绿阳春"。当然他们也会给我邮寄他们当地的好茶,好东西一起分享,人与人的情谊在茶来茶往中发酵。外出旅游,同行者总奇怪,怎么到哪里,都有人请吃饭,朋友怎么那么多,还倍儿热情真诚爽气。其实要感谢"绿阳春"这个外交家,一年年积攒,蓄下行走四方的资本。平日生活忙绿,经常走动太奢侈,有茶就好,春茶上市,友情的电波总能收发彼此的讯息。

生活在出产一级棒绿茶的茶乡,从未自觉,也未自得,真是罪过。在茶园和工厂闲逛的半日,我预感到我的饮茶倾向将发生改变,似乎一瞬间理解了这个叫"绿阳春"本地茶,就像一位身边的老朋友,共处多年,视若无睹,某一天,猛然发现其秉性暗合心意。我们结伴,走中年人生,应是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