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茶文化,右手咖啡文化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咱们中国,深厚的私人情感都是沟通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咱们是一个很重情感的民族。大家为什么喜欢拜关二爷,因为关二爷是情义的象征。成功的企业家都与一些关键客户结成了很深的情感,也与核心团队和骨干人员形成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如果有中国特色的话,这种对情感的重视应该属于最关键的特色,当我们恰当的加强了情感的时候,它会成为管理中的正能量,如果失控,当然也会形成负能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领导者如果不善于与关键人员建立私人情感,其激励制度有多完备都可能会有问题的。

《康熙微服私访》电视剧说得是康熙为了体察民情而进行微服私访的故事,属于戏说之类,情节多为虚构,但也反映了康熙这个帝王的情商,他喜欢与三教九流的交朋友,这不仅丰富了他的信息网络,也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帝王的屈尊,更坚定了这些人的忠诚。雍正与他父皇就不同,不喜欢与这些人过多的交往,让人感觉到了帝王的凌厉杀气。即使如此,雍正仍然与几个重臣建立不仅仅是君臣的关系-----类朋友关系,如年羹尧、田文镜、李卫等人,他们为什么敢于在自己的职责内大胆行使职权,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是他们深知雍正帝是信任他们的,他们与雍正帝有比较"铁"的关系,否则,对雍正那张阴晴不定的脸,很多人是猜不透的,也不敢多做主张。

如何建立深厚的私人情感关系?中国与西方在手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多接触、套近乎等等,但是还有很多不太相同的地方,最典型的中国私人情感建立方式体现在茶文化上,而西方则体验在咖啡文化上。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有人说,日本的茶道是茶文化的继承,而中国大陆失去了茶文化。我觉得,这种理解是非常偏颇的。我去日本,在东京、大阪、京都,都先后体验了日本的茶道。客观地说,日本茶道比我们大陆的茶道更加精致、细微,但是我觉得明显比较呆板、刻意和更注重饮茶的程序本身,体现了日本人的秩序感。而中国大陆的茶道,尽管没有那么精致,但是,从我分别在高端会所、中档茶馆体验到的茶文化看,我们更注重的是以茶会友的感受,我们的茶文化更强调的是私密环境下的面对面交流。

在我看来,最能体现茶文化的并不是高端会所中的茶道、不在茶师的技巧和普洱茶的年份和味道,而在个人办公室或家庭中的"以茶会友"。去茶馆或会所,有点太正式了,在办公室或者自己的家里摆上茶具,品茶交流。这才是中国真正的茶文化,我去浙江、福建、湖南,经常受邀到企业家朋友或政府官员朋友家中或办公室品茶交流,他们后来都知道了我这人有点"茶痴",碰到好茶,屁股就发沉了。

在中国,如果有人请你在办公室喝茶(不是给你倒杯茶的那种,而是有丰富茶具的那种做下来摆茶道的那种),说明你们的关系已经进入了有点私人的关系,就开始把你当朋友了。在这种情况下,喝茶的时间持久、过程也丰富、人际平等,话题宽泛,还有了共同的话题---茶,环境也私密,人也容易放松。当然,有人请你到家里喝茶,那就关系更进一层了,往往家里的茶会更好、环境更私密、人也更轻松,建立的关系也更持久。

当然,如果是纪委的人请你喝茶,那就另当别论了。

西方建立私人感情的方式体现在咖啡文化上。尽管都是饮品,一般很少有西方人请熟人或朋友到家里喝咖啡,最多是喜欢请几个朋友到家里开私人宴会(PARTY),一般都喜欢到熟悉或喜欢的咖啡厅或餐馆(如巴菲特)约人喝咖啡,其特点往往是喝指定的某类咖啡。

美国的咖啡馆很少有像中国茶馆那样很私密的包房,最多是有些隔板。这是典型的是开放环境下的私密。有人说,那么多人,怎么谈话啊!对了,因为美国的咖啡馆很少有熙熙攘攘的,也没有人大声谈话,因此,谈话环境是很好的。

不过,与中国的茶文化相比,这种以喝咖啡为道具的交流明显是短暂、简洁、快速而目的明确的。尽管也会有些聊天,但基本上都会有主题,何况一杯咖啡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连续三四杯咖啡,最多两杯,一般都是一杯。

咱们的公休时间是为"TEA TIME"茶时间,西方企业一般称 COFFEE TIME 咖啡时间,其本质意义是共同的,这是私下沟通的时间,是休闲沟通的时间。

喝酒,尽管也是建立私人情感的手段,但是似乎喝酒显得更正式、更功利,往往参与的人也很多,酒肉朋友远远不如茶朋友更持久、更具情感。你可以与陌生人喝酒拼酒,但你与陌生人喝茶吗?

要想与人建立私人情感,找到更多闲聊沟通的时间,那你就在办公室或家里摆个茶具试试,当然,最好也可以准备个咖啡壶,因为你可以对方的背景和喜好来确定请他喝茶还是和喝咖啡。

(作者:周永亮 来源:新浪博客 责编:悠悠谷)

更多关于茶的内容,请点击茶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