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来勐库大雪山 没有自信称茶人



  勐库大雪山,老桂花树下,歇脚时,听说行程才去四分之一,有人便说,不想走了。我说可以啊,就这样返回去。她转念又觉得不好。有啥不好呢?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不也人没有见到就回去了嘛,这个叫兴致。再说了,当年佛祖走出王宫,翻山越岭,在菩提树下休息,打个盹后,觉得走不动了,也不想走了,再走下去有啥意义?翻过此山,还有无数山,错过大茶树,不也见了这桂花树嘛!于是他顿悟了!

  孔子周游六国,穿烂 126 双鞋子,忽然停下来不走了。他明白了,再走下去,不过是多一些里程而已。来过,看过,想过,也够了。可是她说,不行,要走下去。现在感觉走不动,也许再走下去,身体就恢复过来,就适应了。你说得没有错,这棵老桂花树,真的很老,很大,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桂花树,见到也是心满意足。不要说这棵,这一路来,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古老的树,可是我毕竟不是为了这些树来的。
  我来这里是为了看大茶树,现在一棵也没有见到,我怎么能下山?我已经飞了 4000 公里,转了三个机场,就是为了来看看大茶树。这一路,不艰险, 就是泥泞了一些。 去冰岛路上, 微信上步数是颠簸出来。 走大雪山,是脚丈量出来。山下,有泥石流堵路,山里,堵路的是大树。

  大雪山的花
  迎面来了 2 个人,说 1 华里处,有大树阻挡去路,只有折返。气氛有些不安了。男人说,我们本来就走不动,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找到好的理由返回来。你们一定过得去,你们多年轻力壮啊。于是喝两口可乐,继续出发。
  穿过落雨区,穿过一道道山溪区,终于有一段干燥的路面。树木很肆意地生长,苔藓爬满枝头,树洞在招手,来吧,说说你的心事。路边像花朵一样的野生菌,娇艳得让人忘记它们携带着致幻物质。


  入山寻茶
  我捡了几块像五花肉一般的石头,剥开土,散发着油性。山上裸露的石头,都像溶洞里那种,学名叫什么就不知道。每次过山溪的时候,一群人都希望找到鹅卵石那样手感好的,也是非常失望。
  又遇到来山里找牛的老乡, 问老茶树还远不, 他们笑着说, 不远不远,就在前面。于是继续爬行,这里有牛?我们这群人中的向导罗正菊是当地人,她解释说,她们的牛都野放在山里,有需要耕地时候才来找回去。是了,路上都有看到牛粪、马粪。还以为有人骑牛、骑马进山呢。

  向导老邱
  罗家在小户赛,正对着大雪山,从那里上大雪山直线距离更近,她开玩笑,下的时候走不动,滚都滚得到。但我们选择的路线是从大户赛上来,这里发现大茶树后,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站。上山的人群的出发路线也被集中到了管理站, 车辆停放在这里。 一座山, 因为有大茶树,被整体保护起来。茶树分布在这里,零零散散,我们一路可以见到的不超过 20 棵,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上万亩的原始森林中到底分布着多少棵野生茶树。
  说茶树,接着就看到了。也许是听到的,前面已经有欢呼声。他们看到了一棵古茶树。在森林,这也是一棵很普通的树,如果不是挂了鲜明的牌子,很容易从它身边闪过。这个季节,茶花在开,落英缤纷。我们会在对花的喜爱中,抬头看看这棵古茶树,依然不觉得它有任何神奇之处。花看相一般,还不及野生菌。花不香,要比香,还有桂花呢。见过古茶树的人太少,很难有一个共同的经验,说到共同的话题。

  野生古茶树 84 号
  中文名:古茶树
  拉丁名:camellia sinenesis
  横坐标:17582140
  纵坐标:2622092
  海拨:2573 M
  胸径:26CM
  树高:12m
  冠幅:7m
  生长状态:良好
  写这段话的人,肯定是自然科学者,科学语言的描述,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也许这是福柯喜欢的调调,档案啊。唐时代,博物学家陆羽说,南方的茶树很大,老百姓够不着摘,就要砍枝。砍多了,到宋代就看不到大茶树的记载。明清之后,很少有人谈到树的高度,直到近百年来,为了与印度抢夺世界茶树原产地,大茶树才被人重新提起,云南茶也开始被人重视。但还是其植物学上的价值,不是产业价值。

  行走在大雪山的摄影师
  茶在中国的文字里,很少有干巴巴的语言,尤其是宋明时代。我非常着迷像张华的《博物志》、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他们写到植物、动物、人……都存在着极大的诱惑以及想象力,比如龙诞香,寥寥数语,一展开就是《香水》的叙事。而不是今天科学词汇冷冰冰地说, 它来自那, 产自那。 恶心的分泌物里有致命致幻的香气,但抹香鲸毕竟在深海,我们在深林高山。山林有山林的玩法,猫屎咖啡、东方美人茶,虫屎茶,千年古树茶……
  我们已经越过了倒塌的大树,翻过了新辟的小路,带着满身泥浆,来到二号古茶树前。热衷拾落地茶花的人,已经捡了一大袋子。热衷摄影的,内存被占去不少。热衷爬山的,已经跑没影子。到了这里,人群被体力分割了十几个小分队,而我们也不过近 30 个人而已。"壹号野生大茶树"的档案要详细得多。
  基围 3.5m ,胸围 3.1m,胸径 104m,树高 25m,枝下高 1.6m,冠幅南北长 1.4m,东西宽 11.9m。主枝在 1.6m 处分为三叉。海拨2700m。分枝密度中等,一芽二叶长 6.5m,一芽三叶长 7.5m,芽和嫩叶浅绿色,均无毛,鳞片黄绿色。 无毛,叶椭圆形,长 13.8 16.5cm,尖端渐尖,叶基楔形,叶脉无毛,侧脉 9-11 对,锯齿明显,叶质较软,叶面隆起,叶柄长 0.5-0.7cm.
  科学语言描述完,下面是定语:
  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拨最高的野生茶树群落。一号古茶树在野生茶树群落中以年龄、树形等各方面比起其他古茶树都是首屈一指,从而被命名为一号,距今有 2700年的历史……
  这段文字出自另一批人之手,有着浓烈的骄傲情绪,他们看到了大茶树,也看到了荣耀,看到这些树对于这个地方,非常非常特殊的一面。

  说说吧,你都见了些什么人?
  爬满青苔的树桩沉默。
  横躺着做台阶的木头沉默。
  上面蘑菇群种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们不会告诉你,除非你拿一个秘密来交换。"
  我蹲下去,用高清相机对准它们。
  "我要带走你们的灵魂,我说到做到。"
  蘑菇惊慌失措,相互推搡,很快就消失在缝隙里。
  树桩吐出了才下咽的茶花,黄色的花蕊,白色的花瓣。
  就是这样了,是你们出卖了大茶树。

  很多年,大茶树在这里自生自灭,但茶花似乎并不甘心与朽木为伴,它跳脱开来, 轻飘飘来到人的脚底, "看一眼吧" 。 有一天, 一位茶农走过,像往常一样,他希望这里可以发现麂子、野鸡,也许他只是为了寻找走丢的牛,可是他踩到了一朵茶花,他捡起来,发现这花很眼熟,就像家门口茶树开的,于是他猛然警醒:"难道这也是茶花?"他抬头,注意眼前过于高大的野生大茶树,他看不清树梢的样子,他想摘一片叶子都很困难,所有的鲜活的树叶都离地十几米。于是他再次捡起落地的花朵,还有一些风吹落的叶子,"啊,就是茶叶了!"
  在这大山里,居然还有生长着如此高大的茶树。
  那一年,大雪过膝。
  那一年,许多植物没有熬过冬天。
  那一年,冻死的植物让出来了路。
  古老的茶树,再次成为幸存者。
  也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行走在大雪山
  说说吧,科研工作者。
  他围绕着大茶树, 来回走了很多圈。 他身材高大, 可以摸到一些枝干。在一个幼小的茶树前,他俯身下去。是分支,还是种子长出来的?他要对比下。 临近冬天, 茶花还盛开, 是在冬天开, 还是开了好几季?茶果呢?是什么样子?大茶树修订着他熟悉的茶树知识,在这样的森林里,在这么高的海拨, 在这么冷的地方, 大茶树要存活下来, 需要与周边植物竞争。
  "茶叶没有毛,做出来的茶黑漆漆的,没有光亮。为了生长,大理种要丢掉所有占用过多营养的东西,也就是人会喜欢的东西。他们不用讨好人类,只要讨好自然。树干如此笔直,与其他植物一样,必须伸长脖子往上长,才能吸收到更多阳光与水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这是他的习惯,总要整理下思路。
  "大理种在品饮中,已经被人类淘汰了,因为不好喝。这是茶树自己的选择,一旦有用,厄运也许就接踵而至。"他想到达尔文的同时,又想起了庄子。

  一路走来,他看到了山溪,看到沿途的茶树分布,他看不到村庄,可是他正是从村庄而来,从这里到村庄,人走路不过一两个小时的,但茶走出去,需要多少年?是什么时候这里开始大规模的人工驯化?茶树是如何扩散的,现在的茶学知识显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这些年,他在茶山不断往返,今天他灵光一闪,他忽然明白了,勐库这个地方,为什么在茶种那么频繁互植的过程中,依旧保持着那么高的纯种。植物在竞争,人在选择,最后的结果,就是优中选优,生下来的,就是最好的。在这棵大茶树下,他解决了长久以来心中的疑惑。

  作者在老桂花树下
 
  说说吧,你到这里的感受。
  女孩子脱去蓝色衣服,露出鲜艳的色彩,她整理了杂乱的头发,来到镜头前。"这太神奇了,超乎想象的神奇,我觉得也算是朝圣了吧。"一个爱茶人,如果没有去过勐库大雪山,没有在那里亲眼看看古茶树,没有感受过原始森林里古老的气息,在喝茶时就会少了很多气势。
  你想,你在茶台前鼓吹自己多么爱茶,多么专业,别人来一句,去过大雪山吗?你做何等感想?我亲身经历过。那种情景,就像一个唐代僧人在正襟危坐讲经,忽然进来一个人,说自己刚刚从印度求法回来,他掏出一个菩提子……

  "这一年我到勐库 4 次,每一次都因为天气原因没有上来,今天,了了心愿!"
  一号野生茶树前,供满了红颜色的香,他们没有被点燃过,保护区禁止烟火。大户赛的茶农说,没有发现这棵古茶树的时候,我们在村寨里拜祭,就在上来的路边,就有茶神庙呢。现在,当地人有时间,就会来看看。
  "看了,才会安心。以前我们做茶不那么自信,自从发现这课大茶树后,我们自信了很多"。他说。何止是他,自从云南发现野生大茶树后,吴觉农自信了许多。云南人自信了许多,中国茶人自信了许多。而所谓的朝圣之旅,不都是这样么?云南有长寿的茶树,也有活过茶寿的人,现在,我们要创造出与之匹配的茶文化才行啊。

  图文|摘录自《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原稿名为《勐库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