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与近现代的山河国运

吴觉农,1949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参与过共同纲领的制订,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他曾担任首任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去世前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198910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图1:波士顿倾茶事件

茶叶,一种源自中国的神奇树叶。曾经,英国人为了扭转这一片叶子在对外贸易中的巨大逆差,向中国输入了鸦片。最后,一个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东方的古老帝国因为这两种植物而兵戎相见。茶运与山河国运一脉相连,世界版图因为这一片叶子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图2:电影《虎门销烟》剧照

在中国,历代精明的文武大臣在围绕茶叶治边的时候都可以做精妙文章。可这次与历代的突发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威胁来自海上!大清王朝面对海洋文明的陌生,使得 这场山河博弈十分被动。纵然出现了像魏源、林则徐、龚自珍等等一批有识之士围绕"以茶制夷"出谋划策。只可惜,博弈的筹码变了,以罗伯特·福钧为代表的 "植物猎人"深入中国茶叶产区腹地。盗取的茶叶标本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种植成功。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交锋正式开始。而这种交锋在大清王朝的背影中留下的深 沉的叹息。民国初年由赵尔巽编撰的《清史稿》中这样记述:"夫吾国茶质本胜诸国,往往涩味中含有香气,能使舌本回甘,泰西人名曰:胆念,他国所产鲜能及此。故日本虽有茶,必购于我,荷兰使臣克罗伯亦言爪哇、印度、锡兰茶皆不如华茶远甚。然则奖励保护,无使天然物产为彼族人力所夺,是不能不有望于今之言商务者"

在帝国末日,正是世界历史日新月异的时候,比铁骑民族扣关时面对的局面要复杂得多。茶,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在这个时候丧失了战斗力。留给这一代茶人的,是关乎国家茶运的历史使命。

↑图3:茶叶盗贼,罗伯特·福钧

20世纪上半叶,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博弈,我们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茶,原产于中国这个命题也屡屡被人质疑。当时留学日本的爱国青年吴觉农针对国际舆论的质疑 写了《茶树原产地考》,用铁证掷地有声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是茶的故乡。与此同时,他就当时国内茶行业出现的问题写了一篇《中国茶业改革方准》的长文。两篇 宏文,在当时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图4:吴觉农

回国后的吴觉农便已经开始了他振兴中国茶业的时代使命。在上海,他首创了中国茶叶出口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对于维护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改善茶农的生活 状况作出了努力。为禁止劣质茶叶出口,从栽培、采摘、制造、储藏等各个环节入手,在浙江、安徽、江西等产茶省成立了茶叶试验场和茶叶改良场。多番努力,志 在练好中国茶的扎实内功。

↑图5:中国茶叶复兴计划

1934年秋到193511月, 他抵达日本,然后游历了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和苏联,掌握了这些国家的茶叶生产与销售情况。这是中国茶人第一次站在世界格局看问题。有关国 际市场的调查,让他陷入了沉思。中国茶业的未来,要赢得巨大的国际消费市场,就必须要面对国际市场的博弈,但国内茶人对国际市场的陌生,在商业环节的不 足,制造了巨大的障碍。于是在思考中国茶参与国际商战的过程中,对茶产业具有跨时代指导意义的宏文问世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一篇把中国茶推进现代史 的前瞻性文章。以此为基础,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中国茶产业布局。

↑图6:中茶,老照片

抗战爆发后,他努力开拓茶叶对外贸易,特别是对苏联的出口贸易。在19381939两年时间,中国茶在外销环节居于出口商品第一位。在抗战背景中,换回的外汇有力的支援了抗战。

↑图7:早期的茶叶审评

↑图8:早期的茶叶出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同时兼任中国茶叶出口公司总经理,属于新中国的茶叶产销体系,以及茶叶教学和科研机构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着手建立起来了。改革开放之后,为了刺激出口,同时提升茶叶的市场活力。茶叶的赋税问题被他率先提出。持续上千年的茶叶重税留给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背影。

↑图9原浙江省财政厅厅长宋少祥

茶叶,在近代史上连接着国家命运,这一片叶子在浓浓的硝烟背后深藏着一段陆地与海洋的碰撞记忆。吴觉农,出生在这段苦难岁月的深处,以自己高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呈现出了一个茶人的生命底色。时至今日,中国茶业,又将面临新的商业环境和国际秩序,大国崛起的背后,能否迎来新的茶业复兴,依然是不能不有望于今之言商务者!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文/洪漠如/选自互联网),原载"古往今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