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如何联络感情「时光旅行」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
木心

来,做一个测试,试试你可以多久不看手机屏幕。

10秒?1分钟?5分钟?还是10分钟?

放下手机的那一刻,估计你已经彻底的放不下了。

智能手机的时代,通过微信、微博刷存在感是证明我们存在的主要方式,没有之一。

当你想念一个人,不论他在天涯还是海角,几秒钟的时间,你的想念就可以传递出去。你可曾想过,有一天手机发不出信息了、打不通电话了,你要怎么与你的各路好友联(刷)络(存)感(在)情(感)?这画面惨绝人寰,细思极恐。

既然不敢想没有手机的未来,就让我们聊聊没有手机的过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就是活在没有手机的世界里。我们来看看,木有手机的情况下古时候的人都是如何联系感情的。以下内容纯属娱乐,考古派、学术派请自行绕道。

甲骨传书

据说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应该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甲骨并不只是用来占卜,清代在河南殷墟发现的一片甲骨中,有一片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
烽火狼烟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军事边防,利用火光烟雾传递信息。看到有烟火了,就说明敌人来啦。烽火狼烟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严肃对待这件事的后果,请自行脑补"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的故事。如果你今天看到不明烟雾,请记得拨打火警电话。

鸿雁传情

鸿雁传情也叫鸿雁传书或鱼雁传情,又是鸿又是雁的,听上去很浪漫。这个词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除了鸿雁,也有鱼雁一说,古典文学中,"鱼书"通常指的就是情书,《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为什么呢?就要研究符号象征体系的文化动因了。用心点,你别以为这些东西都只能用来吃。

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在许多电影里都出现过,看起来挺厉害的样子。古诗云":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诗意以燕春去秋来,似可寄书,故偶然耳。今人则养鸽通信,皆非虚言也。虽至千里之外,从之辄能还家。蜀人有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达,及贾人船浮海,亦以鸽通讯。"

据传信鸽的发明者是唐代名相张九龄,但是其相关文献多集中于五代以后的文人笔记,可信度不高。不是所有的鸽子都是信鸽,信鸽充当邮递员,是因为信鸽的归巢和感应地磁能力,一只信鸽的归巢能力是单向的,你把信鸽带出去很远,他们会飞回来,但是无法再从巢穴往远方飞。一般情况,一只鸽子只能认一个巢。你要想把信送往不同的地方,就要用不同的鸽子。

击鼓传信

"鼓"在许多自然宗教里面都是很神圣的东西,有许多部族的祖先都认为可以通过鼓声来与上天沟通。鼓声产生的共鸣带来的仪式感是相当强烈的。鼓声是否能通天,我不敢回答,但是它可以通人事。在我国和非洲古代,击鼓传信是最早最方便的办法,据说非洲用原木制作的大鼓,可以把声音传递出三四公里,人群之间通过敲打的节奏来读取鼓声所传递的信息,当然,这些节奏都是约定俗成的,鼓声在这里就是一种语言,没学过的人完全是听不懂的。注意,那时候的大鼓,和我们时下流行的非洲手鼓可不太一样。

快马加鞭

这里指的是古代驿站的送信方式。从秦始皇时期开始车同轨,有了驰道,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规定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宋代之前官方送的只能是公文,后来就允许送一些官员的私信,不过只能一封 。民间送信,有钱人靠家奴送,没钱人只能靠朋友顺路带去。古代信息的移动速度真的很慢,所以家书是很珍贵的,不像现在,随时随地,发个表情,打个电话。

扔石头或射箭

这种打招呼的方式有点简单粗暴,只限于短距离,只限于帅哥,还要堤防周围有易碎物品。伤不到人,伤到花花草草也不好。

心有灵犀

李商隐有诗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恐怕是传递信息的最高段位,不用手机、不用驿站、也不用击鼓就把信息给传递出去了。从生物学上讲,心有灵犀是由于双方的深厚感情促使双方的生物钟和生物状态达到了共鸣和极为和谐的状态而产生的。这种生物状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茶饼传情

津乔普洱出品的十二春秋·乙未羊, 是一款可以表白的茶。这款茶的外包棉纸上专门有留白给大家写寄语,试着认真的写下几行字,不要担心字写得不好,一笔一划,都是真情流露。茶的滋味,就如人生,各有体会。时光流逝,所有的情感都有迹可循,每一个当下都是唯一的,你选择纪念的方式将变成你回忆的内容。点击阅读原文,全面了解这款可以表白的茶。

|杨静茜,微信号:yangjingxi92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谨以致谢。

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chayedajia@qq.com。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