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普洱茶, 为什么我们需要 "工匠精神", 而不是 "工匠"?

世界上最美妙的误会是我说的驴, 你说驴毛, 马蹄打的差别, 政府强调 "工匠精神", 民间开始 "工匠",普洱茶业, 特别是什么师傅, 发酵师傅, 拌师傅, 普洱茶商顿时无处不在, 这难免有点冷清的腔走板, 这是一个离题!

"工匠精神" 一定要让你得到一堆工匠的, "工匠的精神" 被期望是严谨、学习、勤奋的民族品质, 而不是其他!难怪这些年在电视上, 什么技能大赛, 技术鉴定越来越多, 也许这比强调精神, 质量更具体!

不幸的是, 有些人总是喜欢以日本和德国工匠为例, 认为这两个国家的进步和辉煌, 是因为尊重和延续各行各业的工匠, 导致经济起飞, 但事实上, 整个西方经济起飞恰恰是由于工匠们的放弃才开始的。

这是操作过程和管道运行的开始!

以前的工匠, 可以独立完成生产和生活必需品, 但效率可想而知, 整个农业社会在工匠中占绝对手工艺的缓慢发展。在第十八世纪, 亚当·斯密发现, 在针厂, 生产的紧固件需要18程序。该厂拥有10名工人, 承担 1 ~ 2 工艺, 每天生产48000针, 每人平均生产4800台个人电脑。如果工人被允许独立完成所有的过程, 那么其中任何一个, 甚至每天20针都不能产生, 这是所谓的工匠效率, 然后辉煌的工匠即使效率10倍, 只能产生超过200别针一天, 这个假设只存在和想象。

商人开始撤退从福特汽车线的起点, 一个里程碑事件!

在 1913, 福特应用了创新的想法和逆向思维逻辑, 建议在汽车装配, 汽车底盘从一端移动到另一个以一定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在途中, 发动机、控制系统、汽车、方向盘、仪表、车头灯、窗玻璃、车轮、整车组装。第一装配线使每辆 T 型汽车装配时间从原来的12小时缩短到90分钟, 生产效率提高了8倍!

流水线是将重复分为几个子进程的过程, 每个过程都可以与其他子进程并行运行,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过去有几个技术工人, 甚至几代工匠也能做到,只有普通技能的工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从根本上扰乱了工匠们的生活土壤, 他们是年轻的、中型的小工匠、工匠、铁匠、木匠, 都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而逐渐消失的。

因此, 商人从历史上退出是大势所趋, 即使到了当今个性化定制的时代, 工匠的生存是不可持续的, 相反, 如果一个工匠的行业在一起, 它只能解释生产这个行业效率极低, 普洱茶是, 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只能还在初级工艺品时代, 还很落后!

而随着普洱茶机械化、自动化、工艺的发展, 手工业的退出迟早会出现, 当然, 还会有少量的工匠继承, 或者更高的手工路线, 就像现在的大部分绿茶, 基础机械生产, 高端数以万计的是全手

所以不要害怕工匠的逝去, 那是时代的进步, 所以我们的口号应该是 "少工匠, 多精神的工匠",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