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鸣——“玩茶”的人


  走进他的办公室,似乎就是走进一个小型的茶文化博物馆,扑入眼帘的是,全国各地的300多种茶被井然有序地摆在壁柜里。环顾整个屋子,有关茶知识、茶文化、茶历史的书籍有上千本,偌大的茶台上摆满了精致的泡茶器具,什么茶具泡什么茶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连泡茶的水都是从百公里外拉回的山泉水,非常考究。

  没错,源于对茶的酷爱和痴迷,他筹资组建了山西省茶叶学会(法人代表)和太原市茶业协会(会长)并成为总创始人,现担任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国家茶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职称为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技师、高级(副编审)技术专业职称。

  他交茶友,写茶书,拿职称,弘扬祖国茶文化,一脚踏进茶的世界就是20多个春秋,直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国家茶业资质的专业人士。当听到赞美他的声音时,他会淡淡地说:"我只是一个"玩茶"的人"。"玩茶的人"通常也应该是喝茶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自己的茶,即使参加全国性的茶业会议,他也是茶不离手。有人说,自己带茶者有两种人,一种是喝茶非常讲究的人,一种是卖茶的人。他属于第三种人,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就是那种既讲究喝茶又卖茶的人。不同的是,他卖的茶是意念上的茶,理念上的茶,文化上的茶,是以茶为媒,广交朋友;卖的是茶的纯净,茶的感性,茶的率真,茶的天然,其实他玩的是人生的至情至真至善至美。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和性格底色,他为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弱者能够见义勇为、大打出手而自己受伤,也就不足为奇;他每年会自费拿出几万元来,跑到全国各地,参加有关茶业方面的会议,这也在情理之中了。

  谈起茶业协会,谈起茶艺茶道茶文化,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阵阵的古筝声,氤氲的茶香,身着唐装的茶艺小姐用纤纤玉手,为客人把琼浆玉液倒入品茗杯中,再把手起杯落间蕴含的一个个历史传说和典故,用轻声慢语讲述给客人听……这样的情景,似乎与他谦和、低调的做人风格显得尤其一致,初识他的人都会有此种感受,真诚的微笑,绵绵的话语……这就是他性格的矛盾魅力。血性和刚性,柔情与温情,都是他兼具的品性。

  1.8米的个头,体重100多公斤,饭量大得能吃两个人吃的东西,但对茶叶研究的细腻,却每每让人咂舌。比如普洱茶饼那层纸的包装,对于有几个褶子、操作手法应该怎样,他都非常谙熟。如果你要是打开的话,他会很快为你复原,并教给你专业人士的做法。如此豪气的男子汉做的却是茶文化这"软科学"的研究与探索,这种落差的魅力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还是回到这样一个矛盾中来。其实,他的第一故乡是山西朔州,是那种典型的雁北大汉,决然与茶这种南方佳木没有太大的关系。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先后获得了大学文、理双学位,曾留学于苏联国立大学。

  可能在茶界的朋友有所不知,作为资深媒体人和斩获大学文、理双学位的他,主持开办各种形式的栏目、专版、专题、专刊,出色地报道了山西省各条战线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成绩,取得的成功经验、科技成果和先进事迹,塑造了一大批先进企事业单位形象。在他的倡导下,团结了山西广大茶业科技工作者、茶业经营者、茶文化爱好者,在多家媒体开辟各类茶文化栏目,开展了各种茶文化和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接了《太原市茶文化历史及发展研究》学术课题,多次受到了茶业同仁的表彰和好评,他的多篇报告文学、通讯、专题报道等文章刊发于各大媒体,曾多次获奖。与同仁共同编著《走进茶道》一书、《茶与健康》科普知识系列丛书、《闪光的道路》一书等多部著作,以新颖的思维和格调为振兴三晋茶文化不断进行着探索和追求,受到了国内外茶友、专家的好评。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茶叶学术交流及茶事活动,在全国茶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他在开展普及茶叶科学、倡导科学饮茶方法、传播茶叶科学思想、弘扬茶叶科学精神,在培养山西茶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上,亲自讲课,举办了13期山西省茶业从业人员国家茶叶职业技能(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学员们全都获得国家茶业职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和山西省太原市茶业协会培训学习证书。

  针对目前山西新型茶庄和茶馆增多的实际情况,他还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茶叶技能培训,不仅为会员单位上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而且为非会员单位和新开茶叶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提高三晋茶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涉足茶事,也可以叫做"不务正业"。然而,他坦言道:"追求茶的境界,这是我最喜欢的心灵修炼。"从1990年开始"踏上茶路",一发不可收拾。他超前决策,筹资组建了太原市茶业协会,被推选为会长。此后与多家媒体开辟各类茶文化栏目,开展各种茶文化和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接了《太原市茶文化历史及发展研究》学术课题,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及茶业同仁的表彰和好评。在他的倡导下,为促进山西茶业经济和茶文化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山西省茶叶学会应运而生,自己又被推选为会长。

  "协会和学会是两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将继续把茶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他的情结所在,也是他成立这两个平台的初衷所在。"两会"一路走来,他和他的团队身后是一连串闪光的足迹"晋商茶文化研讨会"、天美名店茶文化节、"龙福"茶文化节、"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活动、山西省茶业博览会、中国(太原)国际茶业博览会……2011年6月11日,省茶叶学会和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签订了茶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标志着为期3天的"安溪铁观音·香韵满三晋"的大型茶文化主题推广活动正式在山西省启幕,也是晋闽联手助推茶文化的一次尝试。

  媒体人?茶人?也许风马牛不相及,隔行如隔山;也许就是一对一母同生的孪生兄弟,相生相伴……也许是媒体人独到的思考,敏锐的视角,也许是茶人积淀的感悟于是,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山西要建文化大省,茶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当是须臾不可或缺的。

  他坚定地认为,饮茶之风不只是休闲,它"倒"出的不只是茶水,还应该是GDP。"山西要转型跨越崛起,要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内的新产业,尤其注重发展休闲经济,茶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这是他常常边喝茶边说的话,且目光如炬。

  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提出"开掘晋商茶经济、弘扬茶文化精髓、培育山西经济新的增长点"的独特见解。

  把信念与茶业融为一体,把目标与追求合二为一,让人性与茶性不再分离,这对茶的感悟与理解就不是"把玩"那么肤浅了,一定是把自己的灵、气、神、韵镶嵌进去了。媒体人和茶人,怎一个"玩"字了得!能把茶"玩"到如此境界,把茶融入自己的生命,并从这里找到自己内心的温暖和精神的家园,那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者。

  问起他今后还有哪些打算时,他这样说,早在明清时期,晋商就开辟了南起闽赣,北达蒙俄的茶之路,他要立志沿着晋商茶之路,为弘扬祖国茶文化、传播茶知识,为促进山西茶产业发展继续努力、奔波。

  他就是山西茶界泰斗吴凤鸣。

  杨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