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中的硝烟——周重林 太俊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札记之

可能由于茶叶身上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人们常常忽略了这神奇树叶背后更多的故事,比如因茶叶贸易带来的战争。仔细算起来,茶叶引发的战争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对历史影响至深。透过《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一书,可以看到许多历史上重要的战争都因茶叶而起。

鸦片战争,直接原因是焚毁鸦片而起,间接原因是英帝国为扭转长期因茶叶导致的巨额贸易赤字而从事罪恶的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损害了帝国的经济基础。中国本不是一个富银的国家,但明清之际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却通过丝绸、瓷器、茶叶贸易大量流入中国,从而让一个贫银的国家以银作为流通货币,并迎来白银帝国的辉煌。一旦白银大量外流,将危及帝国的财政与货币体系,这种危害性是巨大的,帝国必须制止,鸦片战争注定不可避免。

1888年的英国侵藏,也与茶叶相关。自1850年代英国人经过几十年努力在印度终于偷种中国茶树成功后,自然将贸易目光投向了毗邻印度的中国西藏地区--这里不仅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用量极大。控制了这里的茶叶贸易,不仅贸易利润相当可观,也为政治上渗透和控制西藏打下基础,进而可以占领西藏。

再退回明代中后期的北部边境战争,重要的因素也是边贸禁止,茶路不通,战争的结局也无非是恢复边贸。大明第一宰相张居正最为得意的政绩之一就是和平处理了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降明事件,最终归顺、封王、开关,从此战事消停。

还可以把目光再转向美国,美国独立战争的序曲也是茶叶奏响的,波士顿倾茶案标志着北美殖民地对英国不平等贸易政策的公开抗争,最终引发战争。而独立后的美国也因茶叶贸易而迅速积累大量原始资本,促进了美国崛起,茶叶利润之厚由此可见一斑,台湾茶的崛起也与美商有密切关系。

更有甚者,茶叶中还隐藏着霸权。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中认为,茶叶创造了英国,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他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茶叶有莫大关系。他的立论就是茶水消灭了细菌,英国全民饮茶的时代,正是十八、十九世纪,刚好是工业革命开始,人口膨胀,聚集居住,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下午茶点与茶会,更促成英国人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意识。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里,更是从茶中看到世界权力的交替,茶叶无疑在世界权力领导者更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稍后因为茶叶崛起的美国同样成为世界霸主。小小茶叶竟重塑了世界的权力格局!

茶叶为何如此神奇?科学有深入细致地研究,说出来也相当繁琐,但归结起来一条,茶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喝过的人再也离不开。中国文人有七雅,老百姓开门有七件事,均有茶,可谓雅俗共赏;茶不仅是喝的,更是用来享受的,茶文化远胜于茶本身,英国因红茶而诞生了为人津津乐道的下午茶文化,日本茶道至今兴盛不衰,中国的茶则与禅、道相结合,诞生另一种精神境界。

然而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茶是昂贵的,吃茶也是一笔重要开支,自从茶叶进入英国后,茶叶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是惊人的,税收是相当可观的。有一种说法,世界三大饮品其实皆因茶而生,由于茶太昂贵也太珍稀,咖啡与可乐便是在求茶不得的情况下,于寻找茶替代品的过程中发现的,颇有些误打误撞的戏剧成分。(当然这个说法不知是否经过严肃考证)若从此说,则是全世界皆为茶狂了。

但讨论以上这些并不是《茶》书的目的,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当然,这个命题本身就值得商榷,晚清的衰亡是内忧外患综合因素的结果,比如帝国主义的侵略、农民起义、僵化的体制、目光短浅的统治者、中枢权力的旁落等,茶叶似难以独担重责。但这个命题的提出无疑很有意思,同样的东西为何效果差异如此之大?我对此问题想谈三点看法。

首先,这是一种战略眼光的差异。当中国的统治者想翻用历史上的以茶制夷策略时,世界格局已变,既然丝绸、瓷器欧洲人能学得去技术,则种茶也是可能的。尽管英国人在印度种茶十分坎坷,但五十年的反复种植加上聘请的中国茶工,终于种植成功,从而掌握了贸易的主动,同样还有日本茶对中国茶的挤压,日本茶也同样来自中国。

其次,中西茶叶走着不同的商业路线。英国人一起步就直接发展更加高效、更加标准化的机制碎红茶,而中国依旧在用传统手工(当然确实有劳动力成本比机器更低的原因),并过于讲求区域原产概述,茶叶产品支零破碎,难以符合商业运作的原则。

最后,与其说是茶叶影响了国运,不如说国运影响了茶叶。在晚清的乱局中,中国根本无法拿出有效的茶叶贸易策略,在茶叶问题上也一样是"被动挨打",让中国茶竟从昔日的"绿色黄金"跌落至低档茶的同名词,一如当年中国从欧洲启蒙时代的理想王国跌落至野蛮落后统治的代表,每每让人想起,不得不捶胸顿足,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文:魏延安(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图:网络资料 谨致以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