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用古诗词写下最浪漫的茶叶情怀「茶人列传」

从小喜欢诗词,胡写乱填,颇得其乐,尤其学茶之后,对古老文化的热情,似乎又多了个具体承载的事物,有了茶,诗便多了许多主题与意象。有了诗,茶也多了许多情致与表达。

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触动,万千变化与创造,都可以由茶、由诗,娓娓道来,字里行间,一啜一饮,无不体现着我们的品味与修养,让人们心灵不死。纵是悲伤,也变得那样的艺术

茶,其实也如诗,杯盏之间,永远保有的,许是刹那的欣喜与感动,又或者,片刻心头,欲说还休。

若为四海传斯物,一世闲人半世仙。--七律《和蒋爷爷咏狗牯脑茶》

大学,本就是冲着茶学专业去的,阳春三月,新芽窈窕,行走雾谷深山,花鸟为伴,悉心摘下每一颗茶芽,品尝自己亲手炒制的新茶,再累也不觉疲惫。

茶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但不同歌唱、乐器、书画等,享受喝茶的乐趣,是这样的没有门槛,它只静静陪伴在我们的生活中,凭你翻不翻开。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够从朴实的操作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在平凡的创造中,享受精神的愉悦与自由。

好茶不易,春山的滋味,茶农的期盼,都在这颗颗饱满的新芽上,一泡茶,三克,近300个芽头,光是采摘就至少得半个多小时,天气、原料、工艺,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影响着最后的呈现。不独健康,更是辛勤。能参与这份传递,分享这杯盏中的故事,想象着人们咽下茶汤的欣喜,多留得这片刻韶光,心头充满希望。

清茶好,消解事纷纷,天长惹得行客躁,等闲惊了落花声,昨夜梦初成。--《忆江南·落花》

那些年在学校,每日里沉浸在想象中茶与文学的世界里,翻遍历代茶书、文史典籍,读书,写作,总结,没有烦恼,没有忧虑,颇有小楼懒问世间天的感觉,每晚图书馆关门,孤灯照影,独自归来,却半点也不觉寂寞,可以为了别人的故事,可以为了找寻的情怀,唏嘘扼腕,良久不语。不去想,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不知道,梦醒的时候,会有怎样光景。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茶,不也如此吗,既然在学校,不如多积淀些知识与记忆,丰富内心的诗情,给精神营造一个可能坚固框架,日后当真入了江湖,再慢慢经历,印证不迟。

累日殷勤为所乐,此生一梦付黄芽。--七绝《蒙山制茶》

四年本科,还有太多的困惑,愿望着能对茶再多些了解,于是,研究生课题,选择了尤为钟情的黄芽,喜它甘甜醇和,不愠不火。黄茶是小众中的小众,工艺杂乱,产量极低,为做好研究,蒋爷爷每日里带我深入大小茶厂,作坊,寻根问艺。没日没夜,尽情投入在茶山的怀抱。还记得蒙顶半山,一条小路,一半是金黄的油菜花田,一半是碧绿的茶园,挎着茶蒌,穿行其间,久不欲归。

累日殷勤,但为所乐,何来辛苦,那年,对它许下誓言:此生一梦付黄芽。想着这辈子,只要能走在这条茶路上,不论有着怎样的遭遇,就是做一颗铺路的石子,只要能追随于茶,心里,也是欣慰的

风烟散尽千年事,唯有茶香似旧时。--七绝《山中》

为了找到好的老川茶原料,在深山,住着50年代的房子,不能洗澡,没有信号。然而,每日里伴着山间的晨雾,穿进茶丛,听着阵阵鸟语,心里总无比的满足,莫道山中岁月辛!

有时候,不小心脚下一滑,一上午采摘的茶芽洒落一半,顾不得地上的火麻草,伸手就检,一颗也舍不得落下。实验处理多时,黄茶又耗时长,常连夜杀青闷黄,手上烫的泡,早已经没有了感觉。看起来是自讨苦吃,可一想到黄茶就无比憧憬,喜欢,又有什么办法呢

但凡得空,四下巡山,看风烟变化,云起云收,胡诌几句诗词,弹一曲江山,扯一把鱼腥草,晚来在山间小亭,点堆小火,烤个土豆,喝一葫芦小酒,或是与蒋爷爷种豆、联诗、寻访古老茶路、茶人遗迹,倒也自在。人间富贵天,又有何羡,此心安处,方是家园。

千年前,大明宫里,是否正尝着雅州的新进的石花茶,千年前,蒙山深处,是否家家茶忙。天子汉家,已成过往,老农西蜀,依旧背负淸霜,往事过后,唯茶香不改,最撩人处,还是寻常。

活水新煎林下意,闲听落叶动琴音。--七绝《云顶煎茶》

不知不觉,茶已悄然化作了一种状态,一份心情与视角,点染着平凡的生命,在单纯的投入中,涵养心灵。于是,每有闲暇,或古寺弹琴,或城头独立,或坐饮暮色江风,或邀陪淡月疏星,或桃花树下,铺一茶席,或水湄山间,候松风蟹眼。

还记得,泸沽湖畔,万顷的湖山,宁静的时光,都透过杯盏,摇漾心头;还记得,那年暮秋,云顶石城,置琴寺中,注水,泡茶,忽然,微微的声响,一片树叶,恰落弦间。不禁莞尔,难不成你,也贪恋这茶的芬芳吗。

清梦几时歇,柳老鸥偕,东风未与故人约。一片蒙茸无定絮,又落眉阶。--《浪淘沙·夕阳》

也有迷茫,也有倦怠,但日边清梦,从未停歇。那两年春天,白天做茶,晚上整理数据,没有参考,常辗转反侧,思考着如何行进,偏又不得究竟,小小失误,全部重新来过。还记得那夜寝室,漏断人静,一杯茶,一枝花,论文写到伤心处,顺手端茶,不想竟看到了花苞缓缓开了些,如此美好而宁静,这才是生命恒久的伴随。于是,一切纷繁的杂念与情绪,都不过昨夜依稀雨落,无论结果,都有山头明月相迎。

停杯莫问当年情!又何必愁眉深索,智矩寺中,当年的那眼清泉,依然浸人心脾,还有那始终的一杯茶,等待着与你同赏斜阳。

清茶好,几度送斜阳,勒马停蹄颔首待,藕丝衫袖有余香,莫道是他乡。--《忆江南·世博归来》

喜爱茶,更喜爱这种因茶而生发的状态,每一次茶艺,每一回编创,都想尽可能通过一杯茶的时光,让大家不仅仅喝到一杯滋味纯正的好茶,更感受到茶背后承载的中国人千年来的生命哲学,或是讲述一段历史,或是回味一故事,或是演绎一种情怀。伴随舞美、音乐、灯光的渲染,让人们有所触动,有所思悟,回归天地原本的简单与唯美。得以身心安住,此时此刻。

在德国,一位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教授,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为他和他的妻子,再展示一回中国茶艺术,他收藏着很多中国茶的典籍,全套的茶具,专注地录着,看着每一个动作,欣然微笑,沉浸于这份短暂而宁静的时光。

在米兰,中国茶文化周,老外们纷纷驻足,烈日下,久久等候着一杯茶的绽放,中国的和乐礼让,自如平常,在一杯茶中传递,孩子们双手敬奉父母,恋人们相视一笑,对美的欣赏与认同,没有国界。

不羡杨枝高,非为红尘误。留与苍松一样青,回首白云处。--《卜算子·过袁崇焕墓》

转眼间,到了离开学校的时候,茶的使命,仍在继续,也曾纠结何去何从,也曾陷入别处的风景。无数次地挣扎与质疑,无数次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妥协一条看似光鲜体面而虚荣的外在。

也许都是探索,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爱茶人,或者说热爱茶文化的,初出校门的同学们,心中的远方并非那样明晰。

我不知道到底要"成为"什么,或是"应该"要做些什么。也许,我需要选择的,只是自己的一份价值承担。

我拷问着自己:你究竟热爱的茶,是什么?

我回答着自己:我仅仅想保有这份对茶最真实的执念,在世间的行走中,炼就一份因茶而浸润的视角,传递一种积极从容的状态。

如此,是该在固有的形态中谨小慎微,在体制内寻求一份看似的安全感,把自己耗费在获取某一个体面的称谓上,让别人通过所谓的外在的标签来认可的"我"?从而愈发背离初衷?还是抛开所有的枷锁,为了心头所愿,闯出一条自己的路途,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

想,便做,只有方向,没有理由,更没有目的。一如喜欢旅行,每每出发寻找古迹,便是一种完成。别处的山峰,都不过是西行路上的诱惑。听起来华丽的殿堂,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便不是积淀,而是虚荣。

春茶不解身何物,千载留得草色青。--七绝《夜半》

茶,在山野深林,自开自谢,纵无人采撷,也尽情地完成着生命的代谢,留下的,正是这年年青青草色,滋养人间。

一切,本都是"我"的追寻,若在自己心灵深处那个单纯而非理性的"想"上都不能释放能量,何谈"利国利民"?

今生,就做好这一颗种子,跟随内心所思所愿,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尽可能选择一条契合的路途,不断地突破,在一如既往的坚守中,在当下每一刻的洒扫践行中,获得一份踏实与安心,完成对茶的理解,也足矣。

工作,本只是一种支撑,心中的远方,唯有自己去抵达。且惜行路,自有安排。纵使两岸楼台尽换,还有江边一树树落梅,尤送行船,不管人间。

蒙顶春风君慢采,北国新火待松声,枝头斜月已初升。--《浣溪沙·闻友蒙山采茶》

又是一年新茶时候,南方的嘉木,北国的早春,看着朋友们晒着上山采茶的照片,且煮一炉清泉,等待着熟悉的滋味。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细雨蒙山,江湖路远,你我都是旧行人。

也许,世间的行走,只为多一些历练,一些素材、一些体验,一份视角。我们这代80、90后的爱茶的年轻人,也许还可能为茶做的,或者称之为心愿,便是让中国茶能够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真正合力,不再是山头林立,众说纷纭,而是共同推动茶本身,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活泼,有趣的"轻"形态,提供一些具有价值导向的传播内容,让大众更好地参与体验优雅而时尚的茶生活。

茶也好,诗也罢,我们都只是通过熟悉意象来抒发着心头对应的这份不可逆的感慨与升华。不论是什么样的方式,既然选择追随,无论穷通行止,莫负茶心。

图文|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