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渚湖三道茶

江南灵秀之地德清,山水清嘉,历史悠久。东苕溪、古运河流淌不息,曾孕育像唐代诗人孟郊、当代红学大师俞平伯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厚德载物,名扬天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德清,人且尚德,如水至清,民风古朴,茶事清雅。比如下渚湖畔的"三道茶"风俗,就深深烙有古代茶道遗风。

"三道茶",古老而淳朴的迎宾待客之礼数,在千年后的今天,在德清城乡坊间,仍得到完美的传承与弘扬,令无数观光游客心仪神往。春夏秋冬,四时佳节,或走亲访友,或谈古论今,主人都会端上"三道茶"招待宾朋与故旧。这古老的"三道茶"习俗早已融入寻常百姓人家日常生活起居,特别是下渚湖一带民间一直延续这种"三饭六茶"之茶礼古俗。

"三道茶"分甜茶、咸茶和清茶三种风味迥异的茶道,当您一一品尝过后,或许唇齿留香,或许一生难忘。

有俚歌云:"洪钓一转天为云,纸薄冰莹鸭羽轻,看似平常最珍贵,只馈产妇与亲朋。"这是指一种用糯米做成的食品:镬糍,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农家特产,"三道茶"里泡甜茶用的。镬糍是人工挞出来的,颜色乳白,完整的宛如大碗,碎裂的则像天上片片云朵。镬糍既可干吃,也能加几小勺糖,冲入开水泡软吃,甜甜的,香香糯糯的,入口即化。

观赏优雅的茶艺表演是一种美的享受,茶艺讲究谦、静、和、美。茶艺者彬彬有礼,一名煮水人,一名泡茶人,一名持果盘。泡茶人温杯净手,煮水人点头摇扇。将片片雪白镬糍轻轻拨入茶碗中,加白砂糖,玫瑰点缀其中,色香味俱佳,在清静祥和的氛围中品尝第一道可口的甜茶,不经意间勾起了我们儿时的回忆,今夕是何年。

第二道咸茶,为下渚湖最具特色的"防风神茶"。三合乡方圆百里为夏禹时代治水英雄防风汪芒氏故国。当地民间以配料独特的烘青豆咸茶为饮,家家户户浸润古老的乡土茶俗"打茶会",世代相沿,令世人叹为观止。这道江南咸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

将新鲜青毛豆剥壳,入淡盐水煮熟,炭火焙烘,加工成绿如翡翠,松脆上口,咸淡适中香而鲜美的烘豆。橙子皮与柑橘同属芸香科,取其皮切成细丝条,加盐腌制,有理气化痰,健脾胃之功效。草本植物圆珠状的紫苏籽、细细的野芝麻冲泡时浮于水面,齿嚼而碎,余清香,提神醒脑,健脾开胃。胡萝卜干丁有健脾养血之效,这些均称之为茶礼果。上好绿茶叶也不可或缺。

三名端庄文雅茶艺者身着唐装,温婉轻盈,手端茶盘,演绎防风神茶冲泡过程。茶礼果被请进茶盏,称为五子登科,若使茶香可口,润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茶艺者将茶簪放在茶盏中轻轻转动,茶礼果开始慢慢地在水中融化。高提茶壶,凤凰点头,水在碗中转,果在水中游,翡翠般碧绿的烘豆在热水的浸泡下膨胀起来,胡萝卜干色泽鲜艳,芳香四溢,一碗香喷喷,咸滋滋的烘豆茶冲泡完毕,请诸位品尝。

防风神茶的吃法颇有讲究,头道,先品尝茶汤原汁;第二道,才吃烘青豆。吃茶者左手举茶盏至胸前,盏口朝里作45度倾斜,右手掌底轻轻叩击盏口,叩一下,茶盏底部的食物往上推一点,再叩再吃,如此再三,直到全部吃完。饮者举止有礼,主客皆大欢喜。三合杨坟一带独特的乡村茶道"打茶会",早在十余年前,已被央视制作成茶文化民俗纪录片而声名远扬。

有道是:一碗满口甜,二碗精神爽,三碗促膝拉家常。当我们品尝了甜茶和咸茶以后,再来吃第三道沁人心脾的"清茶",才算功德圆满。这"清茶"产自清幽的莫干山高山区莫干黄芽,为稀有的黄茶珍品,其品质可与安吉白茶、长兴紫笋等名茶媲美。莫干黄芽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群山连绵,生态绿色,吸露吞雾,纯手工炒制自然深受世人青睐,现已获得国家"原产地保护商标"注册。莫干黄芽茶香馥郁,汤色清澈,茶味鲜醇,回味甘甜。

茶被誉为神奇的"东方之草"。形成茶叶色香味的茶多酚具有保健功能。饮茶不仅有助于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固齿消脂,清肝明目,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常喝一杯茶,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茶为国饮,名不虚传。下渚湖畔三道茶,新朋故友四季春。"三道茶"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陶冶人的淡泊、博爱、谦和、善美和刚强的襟怀。到下渚湖吃茶去!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人生雅事,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