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茶道,惜茶爱人

可能是我习惯清静的缘故,这几年外出时,包里总要放一本心仪的书,如此,便与途中的喧闹隔绝了。前天,我去乡下为舅舅祝寿,随身携带了《茶之路》。读这本书,犹如品香茗,值得耐心玩味和探究。

《茶之路》由《生活月刊》编著,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非常厚实的书,我这里所说的厚实,不仅指它有300多页,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而且它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这是一个团队的智慧结晶,是一群茶亲茶痴在寻访茶源及其真味的艰苦跋涉中,对茶、人、自然、生命、生态等各种矛盾关系于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下的真实呈现。正如台北冶堂主人何健先生在此书的《序》中所述:"这个团队可说是用尽了心思、费尽了力。他们以茶为核心,带出了与茶相关的人、事、地、物,竭其所能地照顾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着手于人文的关怀,而又着眼于土地的关照,为读者们在基础认识上提供了一套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且便于阅读的好茶书。"

我得《茶之路》纯属偶然,也是注定的缘分。我平素喜茶,慕茶,敬茶、惜茶,茶可谓人生最纯粹的朋友。茶的对象是恬淡心境的人,品茶要有宁静优雅的环境,不适合浮躁与喧嚣的场所。3月8日,女人节,也恰逢周日,我听说扬州晚报和扬州茶文化艺术协会在名闻遐迩的小盘谷共同主办"元宵茶会暨《茶之路》分享会",自然欢喜这个节日的馈赠。于是,我在烟雨的邀约下,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百年庭园,第一次品味了茶人唐望的云南紫珍红茶、吕礼臻的台湾佛手乌龙茶和陈成忠的福州茉莉花茶。茶香透骨,烟雨氤氲,我坐在靠廊的木椅上,看茶艺师表演茶道,听《茶之路》的主笔茶小隐和《茶之路》摄影师马岭分享他们8个月间跨越8个省30多个茶区的"茶之路",不知不觉中,灵魂融入了茶境。

在他们的引导下,我打开《茶之路》,发现书中所涉及的每一种茶和每一个人都代表一方水土、一处风情与一种文化。这些文章既独立成篇,又组合为集。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墨描述了蒙顶黄芽、峨眉白芽、竹叶青、碧螺春、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等数百种茶的栽种、采摘和制作过程。尤其感动的是,他们每到一地,都详细地记录下那里的茶人茶事。这让我在品茶时,更能领略茶与茶农、自然、气候、土地之间割不断的关系。

活动结束后,我请茶小隐、马岭和《茶之路》的另一位笔者夏楠在《茶之路》的扉页上签名,感觉他们正把茶和茶人的风骨、精神、性情及气息等传递给我,让我得到茶的洗礼,我向他们表示敬意与感谢。

毋庸置疑,这本《茶之路》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香茗,它让我懂得什么是大益茶道,惜茶爱人。而茶之路,是上下求索之路,是传统复兴之路,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的坚守和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