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一书,足以慰藉生平

泽军兄昨天夜访茶业复兴办公室,觉得这里太寒碜,几乎都是空的,于是他决定送一些家具和茶过来,说到茶,他说,"估计你也不会卖,送了吧"

我回答,这里像不像我们多年前说起的空间,有茶有书,虽简单,但确实能解决一些需求,比如阅读,比如我们即将开始的话题。

书柜上有我们合作的作品,《天下普洱》和《云南茶典》,同坐的陈绪武先生说,"10年后,两本书看起来还是那么饱满"

10年前,我们不知道普洱茶会走到什么地方,只记得在易武,在思茅,几次喝得酩酊大醉,找不到回房的路。那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兰茶坊开了近200家连锁店,龙生吸引了4000万的VC,有近十万亩的茶园,上市只是时日问题。

没有喝多的时候,泽军会说,我给你1000万,你去过你想要的生活。我们出差途中,经常住在一起,谈谈诗歌,谈谈令人绝望的生存环境,也会谈起某些女子,她们美好得令人时常想起。

只是,我们都要过自己的生活,一本书开始了我们共同的生活,让我们10年后,还可以坐下来,回想起那些细节,提醒着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泥泞,坎坷。

时代已经变了,昔日小兄弟司祥龙,在刚刚结束的双11购物节,仅仅一天就卖了1000万的普洱茶,成为云南普洱茶的电商大佬。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青春再次出发,为古老的茶产业讨论新媒体,新渠道以及新思路。

但书还在,还有价值。

杨泽军翻开旧书,找到那些他拍下的照片,写过的文字,那个时候,他与我现在差不多年纪大。终于,我也到了有一把年纪的时候。我招募一群年轻人,做着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做的事情。

喝茶,读书,写作。

我在丽江秋月堂看到《天下普洱》的最初版本,它破烂得不成样子,画满了求知者才看得懂得符号。

灰灰拿着这本书,来到《普洱》杂志,因为有这本书,我们谈得非常愉快,许多年后,因为另一本书的出现,我们再次见面。

在王淼那里,我又一次看到这本书,像魔咒般地诉说着,一个茶乡女子有着怎样的茶叶情感。

当初写这本书的人,大都难以见面。子语去了腾冲,经营着美玉。缪芸在英国读博士,朱霄华已经不搭理我,周慧与张亮不知道在何处,艾田还在百茶堂,但我们10年中,也只见过一次……

书里写到的人,一个个都成为大拿,木霁弘,阮殿蓉,邵宛芳,刘荻……

一本书的价值,往往在意想不到的之处被深深挖掘。回想在16年的写作生涯里,我参与出版的书不少百本,真正有流传的,寥寥无几。

我应该感到悲哀吗?

后来杨泽军总是出现在我的采访以及致谢名单中,再次写下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淡忘了他一次又一次忽悠我的现实。

多年以后,当吕建锋冒着大风险要为《茶业复兴》一周年出一个纪念饼的时候,我想起了《天下普洱》。如果没有这本书,我们又会如何来诉说时光?

我也希望10年,有人拿着这饼茶来找我,说说这些年的转化,发酵。

我贴着传媒人的标签四处行走,有些时候会是学者,有些时候是记者,有时是作家,无论如何,我感兴趣的不是茶,而是对茶的看法。

因为看法,我们越走越远。因为看法,我们在一起。

我们的情感,需要一种介质。

一本书,一饼茶,会让我们坐下来。

好好聊聊。

文:周重林,传媒人。著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等。与李乐骏先生合著「茶叶江山」将于广州茶博面世。他的微信是:1426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