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雨:茶明目

喝茶这事,在古时绝对是件雅事,所对应的也都是文人雅士们或浪漫或雅趣的故事。循着这无边的诗意,蔓延开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文人雅士便在氤氲的茶香里,为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存状态找到了最好的释放和情趣。同时,在美好的意境中,也向后人传递着古朴的风雅和哲理。

新茶上市之际,我捧起《本草》《茶经》《古今注》等茶书--

《神农本草》中说:"神农尝百草,一日得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晋代崔豹在《古今注》里言:"荼,蓼也。紫色者,荼也;青色者,蓼也。其味辛且苦,食明白。"《本草》还说茶能"清头目,惟其心清,尔后头目始无蔽障。"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则谓:"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书中还说:"(茶)苦寒无毒,性冷。有驱逐五脏之邪气,镇神经、强壮精神。"这些都说明,茶最初就是药。而将茶引入食品,则可能与唐《本草》中关于茶"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之说有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源,火降则上清矣。"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非常肯定茶能"明目益思"。

茶性平和,功用却多。茶多酚能溶解脂肪,可以降脂。所以《本草拾遗》称"茶久食令人疲";咖啡碱和茶单宁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唐本草》便说"能去痰、主下气";而茶中的茶氨酸、茶素以及维生素、叶绿素、硒等能够有效地对抗衰老并能抑菌、消炎。从这些传承的表面看,茶既能治病、又能强身;既能清心、又能养神;既是饮料、又是佐料;既入得厅堂、又进得厨房。亲民到这个份儿上,想让人不爱都难。因此,为健康、健身或改善口味计,现今连许多俊男靓女年纪轻轻都爱上了茶,更别说中老年了。

我也不例外。自走上工作岗位后,每天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泡茶。当我端起茶杯,啜上一小口,润滑如凝脂一般,在嘴里聚而不散,犹如含珠。徐徐咽下,口中留下微微的苦味,瞬即又转化为四甘,一种清凉感油然而生。至于"茶明目",却始终没领悟出来。一日,重新翻茶书,当茶圣陆羽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跳进眼帘时,我突然顿悟,《茶经》中的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茶"能明目"的真正寓意,更指出了饮茶人的最高境界。尤其联想到"君子以俭德避难"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说法,顿感茶"明目"乃是饮茶人要"悟廉""慎独""内敛""淡泊",进而获得道德自觉。

茶从"形而下的器"逐渐又发展为"形而上的道"。我喝了20多年的茶,也逐渐"明目":茶之性,俭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客人到门、清茶一杯,实乃茶事之基本内涵;茶之味,苦也。叶苦味甘、啜苦咽甘,苦尽甘来,这又何尝不是人生滋味啊;茶之本,洁也。泡茶以清净无污染、砂滤慢流的泉水为上,这说明茶不与"污"为伍。由此可见,"茶明目"就是要我们每个饮茶人明辨是非、分清美丑、谨慎交友、清廉淡泊。